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模拟试题 > 安徽 > 正文

2014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模拟题及答案二

来源:考试吧 2014-04-04 14:32:05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2014年安徽公务员考试时间为4月12日、13日,考试吧整理“2014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标准模拟题及答案”供考生参考。

  三、作答要求

  1.给定资料2提到了“‘人’的城市化”,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的理解。(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通过对题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典型的阐释题。阐释题需要阐释对象的字面意思和引申意思。通过对解释对象的锁定 ,我们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来源主要来源于给定资料2,指出人的城镇化的具体内涵和其引申含义即可。

  【参考解析】

  “人”的城镇化是指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转化为城镇人口,并融入到城市当中。实现“人”的城镇化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共同享受社会资源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使农村与城市的发展更加协调。要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

  2.材料中提到的人的城市化问题,请指出实现人的城市化的关键是什么,并指出其包含的内容。(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作答思路】

  这是一道概括题,答案的主要来源是给定资料2。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本题需要答两个方面,一个是人的城市化的关键,另一个是其包含的具体内容。根据给定资料2,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城市化主要是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待遇,而其障碍就是我们的户籍制度,因此其关键就是户籍制度改革,而再进一步提炼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内容即可。

  【参考解析】

  实现人的城市化的关键是户籍制度改革。其包括:全面放开小城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放宽大城市落户条件,合理设定特大城市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报告还表示,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3.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问题。请你就如果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对策切实可行。不超过400字(25分)

  【作答思路】

  本题属于对策题,应该按照对策题的作答方式作答。首先,作答本题应该对城镇化中的种种问题进行概括。其次要对城镇化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给出合理的对策建议。要求中的准确、全面,是对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概括的要求,而有条理和切实可行是对所提的对策的要求,在作答时应注意分条作答。

  【参考解析】

  问题:举债投资、人工造城、土地价格高企、社会成本高昂、债务风险高悬,房地产入住率过低、入城农民待遇过低、被征农村土地补偿过低。

  对策:首先,城镇化的正确定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果未来还是简单地将城镇化定位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那么大规模的城镇化无异于投资大跃进。在城镇化的大旗掩护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将会更加有恃无恐。其次,要将城镇化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相连,变政府主导型城镇化为政府引导型城镇化,拒绝人为提高城镇化速度,将城市建设的主要职能还给市场,让政府回归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为地方政府松绑。最后,要将城镇化与财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尽快建立政府债务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

  4. 有学者认为,“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

  2、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

  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超过1200字。

  【作答思路】

  首先看题干,“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首先需要对“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这句话进行解释,并据此形成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给了考生一定的自由把握的空间。接着看要求,“观点明确”,提醒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要在文中比较明显的呈现出来。“论述深刻”,要注意深入的分析。“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不可大篇幅的照抄照搬材料内容,要适当的联系实际,给出自己的思考。“结构完整”,从形式上看,标题、开头、正文、结尾都是不可或缺的,从内容上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缺一不可。“不超过1200字”,要注意字数的限制,不可超过字数要求,当然也不可写的太少,最好在1000-1200字之间。

  【参考解析】

  “新城镇化”应基于人的价值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两会热点话题,它体现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也反映出改革开放所依托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落实到对人的文化关切,应基于人的价值实现。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不能照搬以西方工业化、后工业化为特征的大城市模式,也区别于传统的城乡二元对立的城镇化。它是以人作为关切点,汲取“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现代的人权思想、后现代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以及儒释道的自然观等各种思想观念的有益成分,重新界定人 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

  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城乡在文化权利方面的一体化。这表明,农民在乡村也能享受与城市相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也能得到与市民同等的各种待遇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平等。 毫无疑问,也应尊重农民自愿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警惕城镇化过程中的市场化偏颇,把原本愿意坚守土地生存的农民抛入到对市场的依赖之中。我们也应注意到,新型城镇化并不表示城乡在文化上的一元化,它不是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吞噬与操纵,而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共生互补。

  新型城镇化应重建人与宇宙、大地之间的本真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大自然的风雨、万物、季节方位、物理变迁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它也内在于我们的生命感知力。《礼记·孔子闲居》指出“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有什么样的四时天风,就有什么样的四方风俗。这是祖先曾经拥有,也是我们现在依然沉浸其中的生活方式,对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保护。人的价值内在于自然之中,尊重自然是人对大地万物的应有敬畏,也体现了自然与文化的统一。

  当然,新型城镇化需要开发自然,利用土地,创造产品。但是,这种开放和创造应体现出关怀自然的精神,出自对自然化育万物、呵护生命的感恩之情,而不是出于对自然的掠夺、毁坏和占有的动机。这样我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完整、美丽,我们的生存价值将在创造与和谐的统一中体现出来。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在创造财富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后,应有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诉求,那就是使人们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使人们精神上更丰富成熟,使人们拥有对社会负责任的价值观,去关心生命、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上一页  1 2 3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