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给定材料 |
参考答案:本卷申论主题——关注农民工子女实现教育公平
综合评析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和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优化学校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实现以县域为单位的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加强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建设,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和管理体制,完善公办学校体制,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积极鼓励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全省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1%以上,全省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重高于现有水平并力争逐步提高,全社会教育投入增幅高于同期生产总值增幅。
健全分级分类管理机制,转变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稳妥推进中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发展性评价制度。
参考答案及名师点评
1.资料3和资料4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材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地方政府教育经费不足,无力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一旦没有限制的开放本地学校提供给进城务工子女,一般会形成“洼地效应”,刺激农民工子女数量的超常规增长,给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增加压力。因此,往往设置门槛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
第二,城市中各类中小学收费较高。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往往要收取高额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作为低收入群体的进城务工人员,无力负担起子女入学的费用,只好选择辍学在家或者进入收费较低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第三,户籍限制。由于户籍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法在本地进行升学考试。升学时,必须回原籍参加考试,但是教材的不同,授课范式的不同往往给他们带来困扰。
第四,农工子女在校容易受到歧视。由于城乡文化的差异,城市子女的优越感,往往会使在公立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产生自卑心理。
名师点评
这是一道内容概括题,考生要把资料3、4的三则资料的核心内容准确表达出来。资料3例举了几则实例,呈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所面临困难。反映的问题是上学的费用问题、受歧视的问题和户籍问题。资料4通过一位官员的观点,指出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公平的无奈,反映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教育经费不足。所以就该题而言,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概括,一是政府,二是公立学校,三是户籍限制,四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按照一定的逻辑展开即可。
2.近年来“择校热”成为了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好“择校热”这一顽疾,贵州某市计划召开一次关于“治理择校热”问题专项会议。请你结合给定资料7—9提供的信息。给参会领导写一份关于治理“择校热”的发言提纲。(15分)
要求:内容全面,主旨突出,表述简洁。约300字。
【参考答案】
择校乱收费问题由来已久,民众对其反应强烈。择校问题错综复杂,究其原因,大约四点:一是民众普遍有送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个逐步的过程,学校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三是一些地方财力困难,教育经费保障不到位;四是教育收费管理上有漏洞。
治理择校乱收费需要“标本兼治”,“治标”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推进阳光招生,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通过规范招生程序和方法,特别是完善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的录取办法和统筹调剂办法,完善招生信息公开制度,推进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二是对捐赠行为和乱收费行为要严格区分。切实规范义务教育中小学收费行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坚决遏止择校乱收费现象。坚决制止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款。
“治本”则要多管齐下,按规定要求拨足教育经费,加大教育资金投入;要合理划分学区,保证大多数孩子就近入学,享受免费政策;要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尤其是乡村学校标准硬件建设;要推进高质量民办教育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行业。
名师点评
所谓治理“择校热”的提纲,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择校热”问题提出对策。从题干来看,首先要总结“择校热”的表现,然后分析“择校热”的原因,具体重点落实在对策上,通过分析材料即可知。资料7通过两则实例指出择校费已是民众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择校乱收费,已经是当前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的问题。这也是促成教育部门对此下狠心的重要原因。资料8指出公办小学和初中“择校”,一直以来被称为阻碍教育公平的“顽疾”,随着贵州省教育厅全面推行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择校热”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资料9承接资料8进一步表明了贵州治理“择校热”所采取的措施。因此主要对策在材料8和9,考生可针对实际展开论述。
3.虽说如今农村教育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城市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所以必须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假定你是某县教育局科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就农村教育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呈送市教育部门参考。(15分)
要求:(1)对存在的问题概括准确、扼要;
(2)所提建议具体简明、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抓好布局调整,加快新学区规划建设。制定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指导性政策,对新建、扩建的学校,在建设用地保障、专项资金扶持、相关规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面。
第二,抓好投入倾斜,多方扶持薄弱学校。调整和完善教育经费分配机制,使人均财力较差的市县享受同等的教育保障政策,减轻地方财政压力。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偏远贫困地区教育标准化建设,满足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切实减轻农村家庭,尤其是外出务工家庭的教育负担。
第三,实行区域人才互动机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积极探索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跨区域的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加强培训指导促进富余教师分流转岗,改善农村教师知识结构;积极研究并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仍然普遍较低的现象,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问题。
名师点评
第3题是对策分析型试题,主要考查考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试题以“实现教育公平,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为主题,要求给出建议措施。考生首先要明确目前我国“实现教育公正”所面临的问题是哪些.然后再结合问题和所给资料,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作答时要条理清晰,所提建议切实可行。
4.给定资料6提到“异地高考”,2012年9月教育部要求年底各省市出台异地高考相关政策,假定近日G省教育系统将召开以“异地高考”改革方案为主要讨论话题的会议,请为G省教育厅某领导写一篇会议发言稿。(15分)
要求:(1)有深度,有号召力;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省教育厅及各市教育局的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教育部近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安徽、云南等9个省(市)有关方面负责同志研讨“异地高考”政策,国务院办公厅也对社会广为关注的实行“异地高考”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并要求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作为与会省市,本省领导也出席会议,并听取了教育部的会议精神,特此召开会议商议关于G省关于外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具体方案。
根据教育部会议以及《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各地要高度重视“异地高考”问题,并积极做好三项工作。一要积极解决。文件规定各地在年底前要出台解决办法。二是要有条件准入。城市要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制定准入条件,家长、学生要符合条件要求。三要因地制宜。各地根据人l7流动的具体状况,提出具体条件,制定具体办法。
本省作为外来人口流动大省,要尤其重视并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在方案制订上要把握三大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问题作为重大民生问题来抓。二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积极稳妥推进。三要以地方为主实施,园地制宜解决。
在会所有同志要根据《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交流意见,积极探讨,共同研究制订出可行性方案,欢迎大家踊跃发言。谢谢。
名师点评
第3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和对给定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试题要求考生以当前热词“异地高考”为题,写一篇领导发言稿。考生的作答任务是结合给定资料6,从G省教育厅某领导的角度起草发言稿。发言稿的起草要求是既要紧扣社会热点,又要熟悉写作格式,同时还要善于从资料中找“内容”;既要符合领导身份,有力度;又要符合会议氛围,有号召力。
5.请结合给定资料,以“教育公平’’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主旨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l000~1200字。
【参考范文】
多举措并施力促教育公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顸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但是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以及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有所加重;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困难,户籍制度依然制约着他们后续升学;“择校热”高温不减。
这种种问题阻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分析原因如下。
首先,教育投入不足的制约。尽管近年来教育投入大幅增长,但是与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制约了教育条件的改善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其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限制。目前,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大多数优质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则相对稀缺。即便在同一城市,不同学校占有的资源也存在巨大差距。虽然国家已取消了重点学校制度,但很多地方名校的“名牌效应”依然存在,加剧着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最后,制度改革滞后的掣肘。目前教育发展中,一些不利于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消除,如户籍制度的制约,而且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还未建立。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的治理措施。
一方面要强化“两为主”,惠及“民工娃”。以政府为主导,应该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体系,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公办唱主角。应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公办校的接收能力。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禁止收取借读费。民办补缺口。发挥民办校拾遗补缺的作用,应建立健全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校的审批、管理和扶持制度,将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纳入本地规划,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制定具体办法鼓励公办校对民办校结对帮扶,组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流支教,鼓励社会各界向其捐资助学。积极落实“异地高考政策”。
另一方面着力促均衡,有效缓解“择校热”。破解择校难题,根本在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进一步加快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校舍、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硬件。应按照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学校服务范围,合理分配招生名额,通过规范升学入学,不给择校留机会。禁止公办学校以各种名义开设收费班,杜绝以任何名义收取择校费,切断录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只有公平的教育,才能造就公平的社会;只有受到公平教育的一代,才能自信地创造未来。在教育上体现公平、正义,努力促进教育均衡,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必须超前谋划教育,必须全力抓好教育。
名师点评
通篇资料介绍的主题是教育资源不公的问题,反映的主旨是要促进教育公平。结合题干的要求,文章的逻辑结构可以如下安排。首先,结合资料引出教育公平的话题,指出教育不公所反映的种种问题。其次,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教育投入不足;二是资源配置不合理;三是制度改革落后。对原因的分析一定要有深度,不能泛泛而谈。最后,文章的对策部分,应当结合给定资料和产生现象的原因有针对地提出,但同时不要直接套用资料中的原文原话,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要有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