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给定资料 |
第 3 页:作答要求 |
第 4 页:参考解析 |
1给定资料
1.“宝宝”类互联网货币基金产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一系列时髦名词将互联网金融市场带起一个又一个高潮,但主导这些的始终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互联网三巨头。而在波涛汹涌之下,“第二梯队”的电商平台与支付企业的“暗流”,也在不断汇人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之中。
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大约1,85万亿元,巨大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交融,成为多个平台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而多个主体的进入,也让互联网金融这张大网越织越密。
1号店董事长于刚透露,1号店的供应链金融产品2014年内将面向上万个1号店合作商提供小微贷款及综合金融服务,总体融资额度超过40亿元。
和1号店相比,体量更大的京东商城,其推出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则更加丰富。在其金融平台上,不仅有面对消费者的由八大基金公司同步联合推出的几十款不同理财产品,还包括“宝宝类”货基产品“京东小金库”,以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保贝、个人消费贷款产品京白条……目前京东已形成了包括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网银在线、平台业务四大板块。
大量互联网电商平台作为“第二梯队”,正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尝试“开疆辟土”。82B(企业对企业之间的营销关系)领域中除敦煌网外,马可波罗、金银岛、生意宝等都开始有所动作。而在B2C(商对客,企业直接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平台上,唯品会、凡客、聚美优品等也传出风声,正在与金融机构密切接触。
2.互联网企业一直就是金融机构的打工仔,金融机构不愿意做的苦活、累活都由它们干。对于80%的用户,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的服务,它们提供;对于广大的农村,金融机构不愿意下去,它们通过网络来覆盖;金融机构不愿收集用户信息,它们帮着接收。近期来看,把有价值的信息拿出来,一个客户的名单可以卖到100元;长期来看,积累这些数据以后,客户的数据都在它们手里,大数据的价值挖掘体现出来了,把一些痕迹留下来进行加工,对金融交易模式的设计就能产生影响,那不再是补充。
余额宝事件刺激了金融机构,但是这些金融恐龙,即便意识到问题,调整速度能不能跟得上,能否做好转型和融合,还需时间考验。从过去看,走向互联网是两条路径,第一是传统机构主动吸纳采用互联网技术、软件、网站等,第二是从互联网机构出发,建立互联网828平台等。如今发现,这些变化都会渗透到更大的产业领域,并互相渗透、往底部融合。
在中国谈互联网金融,就不得不提马云。他建立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帝国。支付宝不仅是一个交易工具,马云更将它打造成一个大的平台、集团。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给支付宝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虚拟服务。支付宝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从电商平台到支付平台再到今天的金融平台。它现在正在走向更高的层次,从一般的金融平台、小贷公司往大平台、大数据、大金融方向迈进。
移动化、大数据形成了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模式。阿里从电商开始,支付宝的基因形成阿里金融平台,这是内生的逻辑。现在的金融机构要做互联网金融,借助移动、大数据挖掘。发现自己没有数据,要建电商平台,发现客户只是直接客户,要直接打通产业链,往底部渗透,就必须用互联网作为整合平台和工具,从而形成互联网和金融更大的融合。互联网正在改变未来金融格局,潜在进入者越来越多,传统的银、保、证、基等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者也越来越多。互联网世界开始崛起。互联网刚开始还只是一种工具,但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依赖、产生感情,以至于思维方式也会因此而改变,就形成了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人格。互联网已经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像空气一样离不开了。这个时候,不仅要做互联网世界的创造者,也要努力地参与,否则就会置身事外,逆潮流而动。只有适应、理解这个世界新的规则、新的现象,传统金融才有希望。
互联网金融迎来历史性机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受到空前重视。国办87号文《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工具,不断创新网络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支持日益成熟,互联网信用生态体系渐趋形成,信息消费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热点。第三次互联网创业热潮已经来临。中国网民数量达7亿,移动终端日趋普及。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80、90后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特别是网络消费的主力。
3.大国经济有很多的标识,包括总量规模、产业结构、贸易、人才与法制,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是金融体系。
与大国经济相适应的大国金融,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时至今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仍在加快推进之中。可喜的是,2013年从外部促进这一变革的新兴力量出现了。这正是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将其视为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重要一环,不仅在于几家民营资本的鲶鱼效应。更关键的是它触动了金融改革的根本问题。其中,包括利率的市场化、金融产品的创新,特别是服务对象的质的转变。
部分金融企业中,一直以来存在为大企业服务、为富人理财的不良倾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普惠式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中低收入群体进行财富管理的机会,都纷纷增进了。这背后,乃是互联网金融更强调的“一切为客户考虑”的市场化思维——你需要什么,我创造什么。
这些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基因”是完全不同的。一项金融制度,一种金融产品,如果能够受到大量融资者欢迎,一定是它的“对面”有欠缺,难以提供这种金融服务。所以,互联网金融把客户体验的快捷、灵活、高效放在首位,就如同“电商模式”对传统店铺的颠覆一样,形成了金融领域市场化的变革,逐步呈现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之后的第三代金融业态。
当我们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互联网金融业发展时,不要忘了,任何金融类活动都有风险。互联网的风险更为特殊,这种风险是衍生性的,与传统的金融风险有根本差别,比如透明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特别是加强监管的标准是什么,一定要搞清楚。只有明确了内部的风险结构与特点,才能让监管标准去对冲特定的金融风险。
4.值得注意的是,在2013年“余额宝”引发的电商大战中,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开始接受“得屌丝者得天下”的理念,纷纷将目光转向成千上亿的用户。对此,致力于电子商务研究的李安渝教授认为互联网金融实际上也沿用了互联网的长尾理论。
“我们传统的金融服务的对象是大户和大项目,就是我们要去找一些大的项目,然后找有钱的大户,这样我们金融机构在中间进行撮合,这个不需要太多的互联网用户,基本上来讲跟网络的关系不是那么大。”李教授表示。“互联网出现以后。使得金融行业可以做到小户对小项目,什么叫小户?就是手上有3000、5000元,或者万把元的投资者;什么是小项目?比如说摆地摊,100、200元就可以启动的项目。那么互联网金融就使得小户、小项目也能够获得相关的金融服务”。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技术。李教授认为,互联网可以迅速地把很多人或者很多事情集中在一起,这样可以利用互联网,比如说利用社交网络。把一些小的投资者组织成一个超级大户。除此之外。他认为互联网也可以把一些小项目集中在一起。“比如说过去我们的报亭,它分散在城市里面,我们一个个去看就很困难,而且一个个去看它都是单独的一两万的小投资项目,那么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把这些项目聚集在一起,在一个地方我们把这些经营者以某种方式,比如说论坛,把他们摆在一起,了解他们共同的需求,以及他们业务普遍的风险。”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互联网金融进行创新、创意方式也自然应运而生,“聪明人在中间设计产品,最终就使得这些小额的投资者能够有效地去投资一些小规模的项目,还能获得高额的回报。”
那么。在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也成为众多企业思考的问题,李安渝教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估值高于金融+互联网”的观点。“我引用了上海银监局局长的一段话,阿里巴巴市值1500亿美元,工行的市值是1,2万亿,他认为如果阿里巴巴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业后,资本市场给予其的溢价可能会远高于工商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完善自身服务所获得的溢价”。
因此,他也提示企业如果扩展业务。或试图拥有互联网上的长尾用户。那么就要改变服务方法。“我们的金融机构过去是习惯做大项目、服务大客户,而互联网公司的强项是服务成千上亿的用户,大部分的企业对小众客户服务非常好,但是那种方法不一定能够用在大规模的用户上。当然反过来互联网金融也不太可能做大项目和大客户,互联网公司也不会去做这种事情,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服务能力,也没有这个服务网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