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给定材料 |
第 5 页:参考解析 |
4.2013年7月26日凌晨,黑龙江省海伦敬老院发生了一起重大火灾,导致11名老人死亡。经公安部门确认,悲剧是由于敬老院内一入住老人财物丢失,为泄私愤纵火而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4年7月22日.黑龙江省青冈县一敬老院四名老人睾丸遭到“院友”恶意切除,四人都是“失能老人”。在最初被发现的三人中,一人81岁,一人约70岁,一人53岁。犯罪嫌疑人王某是该院院民,是一个看上去有些智障的人。
“割睾丸”事件发生后,敬老院及养老话题再拨人们心中隐痛。两个事件皆引发了人们对敬老院安全的质疑:火灾发生的海伦市联合敬老院三栋楼都有灭火器和消火栓,但起火的住院处只有灭火器,没有消火栓:而“割睾丸”事件发生的青冈县敬老院并没有对院内精神疾病类人员做到重点关照和护理,为事件埋下了隐患。
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岁,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现在在北京郊区的一所养老院。原本跟儿子儿媳妇住一块的她,去年因为体质变差,生活开始不能自理。为了不给上班的孩子添麻烦,童奶奶要求儿子给她找家养老院。
“市中心的养老院,不是要排队,就是收费贵得让人受不了。”说到当初来北京市昌平区养老的原因。童奶奶说。
“谁不想住‘一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啊?”童奶奶说,“政府办的,条件好,价钱又便宜,还离家近。”来昌平之前,童奶奶也曾到“一福”排队。某调查组调查后表示,“‘一福’一床难求,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人住,全部满足预计要等十几年”。“要是再等十年,估计都没气儿了。”童奶奶说。
“而且,像我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公办养老院压根就不愿意收。在市区,稍微好点的,一个月也得四五千块钱。我每月退休金也才2000来块,贵的养老院实在住不起。”问起这边的服务时,童奶奶看了看屋外说,“大锅饭能好到哪里去?就像是翻日历,刚吃过一遍,又再吃一遍。”
“后天周六,我家人就来看我了。”说着,童奶奶抬起头看着日历。
5.在农村现有养老“机制”下,能依靠年轻时积蓄及每月60元的“退休金”养老的人很少,因为这一代人年轻时在计划经济时期度过,没有任何积蓄;改革开放后挣的钱大都用于建造住房和子女上学结婚,他们也没有条件和观念有意识地积蓄一些钱用于养老,所以大多数老人都是两手空空,等到他们只能依靠子女为自己养老时,子女们却迫于生计大都到城市打工了。于是.留守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寄给他们的“养老专款”,而且还得干责任田的农活。还得承担抚养和教育孙子孙女的重担,他们不但没有退休,而且负担和压力更大。
如果农村留守老人年岁大了,尤其是因衰老、生病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后。那就更惨了,许多老人只能选择夫妻互相搀扶和邻居关照。加上多数村一级没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养老院。而乡镇养老院里一般只收留鳏寡老人,部分留守老人只能住进民间养老机构,这种机构要么条件太差.要么服务水平很低,虐待老人的现象不时见诸报端。有些子女因回家成本太高以及长期在外与父母感情淡漠,致使父母想见他们一面都成为奢望,少数子女等父母病重甚至死亡时才回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从1990年开始,中国农村老年人自杀率大幅上升,并保持在高位。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刘某说,“农村老人越来越难以摆脱这条(自杀的)路,这或许是他们稀释和消化现代老龄化社会痛苦的特有方式。”
“我们这儿的老人都有三个儿子。”湖北省京山县某村庄的一个柴姓老人乐呵呵地告诉满是疑惑的负责人刘某,“药儿子(喝农药)、绳儿子(上吊)、水儿子(投水),这三个儿子最可靠。”
实际上。老柴还有两个让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大儿子在镇上工作,小儿子在外打工,一个在镇上有楼房,一个在村里盖了楼房。但是7年来,老柴一直和腿脚不便的妻子住在逢雨便漏、倾斜得随时可能坍塌的土坯房里。
老柴说,该村还有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老人望着天空说道。
依靠子女养老,是一种古老而自然的观念,认为子女养老是天经地义的事。年近50岁的赵某是某企业负责人,紧张的工作之余,他还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双方4个老人需要照顾。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更是离不了他。赵先生兄妹3人,一哥一姐均在外地,照顾老人的担子自然落在他身上。
这些年,赵先生没有过节假日,一有时间休息就赶紧从石景山区跑到东城区看望父母,平时也是随叫随到,送老人看病,为老人买药。这样下去难免影响工作,赵先生一狠心,自己要求调到下属一分厂搞行政。
原想着是把老人送到托老所或养老院,可当他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的时候,老人不答应,亲属也不答应。老父亲生气地说:“有儿有女的,让我们去那里,亏你说得出口!”接着,收到老父亲告状电话的大儿子、大女儿都向赵先生表了态:“就你在老人身边,可别给老赵家丢人!”赵先生直感叹照顾老人真的是很不容易啊!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每10人中将有3个老人。仅从数字判断,“以房养老”值得推广。
但是“以房养老”四个普通的汉字,份量却沉甸甸的。因为很多老人对于这种方式难以理解,认为房子是一定要留给子女的产业。不能接受的理由是:“儿子养老子,房子给儿子”是固有传统,如果儿子不养老子,老子还要靠房子养,那养儿子干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