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万题库 - 美好明天 - 直播 - 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模拟试题 > 上海 > 正文

2015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试题及答案(2)

来源:考试吧 2014-12-09 15:36:44 要考试,上考试吧! 公务员万题库
以下为“2015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冲刺试题及答案(2)”供考生参考,更多2015年公务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请关注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第 1 页:给定资料
第 4 页:参考解析

  3.从目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状况来看,失地农民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被动地融人城市,在实现了户籍身份甚至职业的转变后,并没有自动带来市民化身份的转变.他们在向市民角色的转化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

  城市户口和市民身份对失地农民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长期以来,二元的户籍制度是与社保、教育、医疗和就业等一系列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城市户口和市民身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附着在以户口为核心的身份上的众多权益,户籍的改变也就意味着个人享有的权益的变化。但现在仅仅是给予失地农民一个城市户口.而不能保障上述相关利益的实现,那些市民身份也就对失地农民失去了吸引力。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被动性使失地农民缺乏身份转化的积极性。据调查,农民失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扩建,交通、水利等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各类企业建设,挖鱼塘、开湖景、种植经济林木等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因此,失地农民绝大多数是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被动地加入了市民化的行列,缺乏身份转化的内在动力。

  目前湖南省征地补偿方式主要是货币补偿,平均每户补偿76271.4元,这个补偿标准远低于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后的土地增值。被调查农民普遍反映,补偿标准低于目前的市场价位,低于一个城镇居民正常的城市生活开支和保障。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下.户均补偿费仅可以维持农民家庭一般日常生活开支3~4年。

  失地农民的就业,以自谋职业为主。调研发现,有近半数的农转非劳动力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整体上较差,面对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严峻形势,就业的难度较大,尤其是被征地农转非的“4050”人员实现就业更困难。与城市居民相比.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目前,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早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因政策空白,暂时不能参加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资金还没有完全及时到位,养老金储备制度和预警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三是失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工作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对失地农民的培训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但在实践中存在诸多困难:多部门主管,管理权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缺少针对性培训,培训主观性大;市民工作培训缺乏必要的场地,而且政府资金支持不足。当前政府管理事务千头万绪,是否还有精力应对进城农民的培养工作,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可以适当购买社会组织的教育服务,帮助农民迅速提升工作技能。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年长的人在安置的楼房里吸烟、打牌消磨时光,有人说这是小农思想,不思进取。但要反思的是,在快速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为他们能够“长”在城市而不是“长”在他们熟悉的土地上提供了必要的公共设施,或者安排了符合他们技能特征的工作了吗?

  失地农民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社会交往范围限于狭小的同质性的农民群体之内,形成一种孤立化的、相互隔绝的、封闭性的群体存在,与城市居民的交往更多的只限于表层的业缘关系,缺少生活中的情感性互动,阻碍着其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使农民与市民之间缺少了互动与对话,客观上形成了社会隔离状况:如果没有一个顺畅的交流平台。农民难免与城市主流、社会主流文化相疏离,成为客观上的城市边缘人。

  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下,失地农民虽然居住到了城市,但他们仍然保留有很强的农村生活习惯,失地农民对市民身份缺乏认同感。身份认同是社会认同的一个方面,它着重强调内在性认同,是人们对主体自身的地位、意义和利益的肯定以及人们对此所产生的相应的身份归属。作为身份认同的主体,失地农民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调研中,只有24.2%的人认为自己已成为城市人,28.8%的人认为自己还是农民,而更多的人对自己的身份持模糊态度,认为自己既不是城市市民也不是农民。虽然他们具有了城市居民的身份,也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但还没有彻底完成认同系统的转换,他们的认同系统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这表明失地农民对自己市民身份意识还比较淡薄,对城市居民群体的认同度不高。同时,长期以来城市媒体对农民的负面报道所造成的农民形象污名化.也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大和社会资本的积累。

  4.过去很长时间,城市户口和农村户VI有一堵坚硬的墙,现在它们并轨了。但是,对于很多农民朋友来说,没有这项政策的时候,觉得要有这样的政策,因为这样才更平等,当真有了这个政策,恐怕要算一下到底值还是不值。

  几年前中国社科院进行的一个调查,调查的近11万人,70后、60后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的达到80%;而80后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是75%;如果要交回承包地才能转户口,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达到90%。

  25岁的王双双从出生到现在户口一直都在湘潭农村。王双双认为,农业户口有优势,“我现在也能享受医保和社保,城市户口居民虽然有社保,但工作不稳定。即使在城里有固定工作,还是不想转,转户籍麻烦。”

  按照相关法律,农村房屋遭到拆迁,户主将获得一定数额的拆迁补偿款。在村里,王双双听说了“拆迁的传言”。“如果我转出去后马上拆迁,就倒大霉了。”

  31岁的肖田力是长沙县人,上大学前,她的户口是农业户口,上大学时户口转到学校,毕业后她想办法将户籍转回到农村。“从没想过转到城里。我在农村有田有山有宅基地,还有补助、社保。我要想去长沙市里买房一样可以。”她表示,乡里的地,她可以种果树、种菜,退休后还可以在乡里建房,她不会再把户口转到城里去了。

  调查中,在被问及对城镇生活总体评价时,近八成农民工表示比较满意。然而,59.2%的农民工不愿落户城市,只有40.8%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在城镇落户,因为孩子在城里上学、工作机会多,医疗和养老也相对更有保障等。

  农民工不愿在城里“安家”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农民可享受各项国家补贴政策。此外,近一半农民工表示不想放弃土地和农民身份。担心转变为城镇户口后会失去原有的土地。

  此外,农民工不愿进城落户的原因还有:进城生活成本高,买不起房;没有稳定工作,无法立足;农村有家人亲属,不愿离开老家;农村生活安逸,节奏慢等。

  调查显示,82.9%的农民工不了解近期出台的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政策,65.3%表示不知道城镇落户的条件。

  “农业户口在宅基地、部分省市的二胎政策等方面享有较高的福利。”长期关注户籍制度改革的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浙江湖州德清县此前梳理的结果显示。当地城乡居民间存在33项因政策不同而产生的“待遇差异”,这些差异覆盖了居民生活、就业多个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工在城镇享受医疗保险的占3.1%;享受养老保险的占12.0%:享受失业保险的占24.3%。总体来看,进城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险比例较低,如果生了大病或发生工伤事故,大部分人都将自己承担费用。

  如今,伴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虽可以不交承包田,但拿到宅基地的可能性也会被取消。因此,权衡之下,“不放弃农村户口”仍是大多数农民的选择。

  《意见》称,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作为市场经济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我们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同时,客观上也要作出相应的安排,使农民能够带着财产进城,使土地能够配置到最优化使用的地方。因此,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有可能出现强制性让农民让出土地“三权”的事情?客观上看,根源在于农民土地的财产权保障缺乏制度安排。农民的土地权益在很大程度上是模糊的,农民缺乏明确的制度预期。农民愿意进城。也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城镇户籍居民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制度待遇,如果他们不愿意放弃农村土地三权,随着进城农民数量的增多,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社会冲突,同时也对现行政策带来巨大挑战。比如,过去制度规定的,严禁城镇居民下乡购房购地,基本上也就形同虚设了。

  5.户籍是长期束缚农民流动、阻碍城镇落户的制度性壁垒。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市民化,然而受到二元制户籍结构的影响,即使农村变更为城市,农民却依然是农民。这种身份认同的偏差导致其无法融入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也无法公平公正地享受城镇公共资源和社会福利。

  一部分已经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此成为了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外的另类群体,一些人“赚城市的钱,过乡村的生活”,更有不少人找不到适当的生计,处于“上卞无着”的尴尬困境。土地一直是农民生计的保障,一旦失去了土地又无法融入城市,必将产生一系列社会与经济问题,政府的管理成本与难度也明显增加。

  此前,全国多地已经启动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并展开试点,而此次《意见》作为全国性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指导各地的城镇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途径将变得明确、顺畅。

  《意见》既充分照顾到这些“新市民”的利益,也兼顾不同级别城市的承受能力,将有效引导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流动。而一旦实现身份上的“同一”,“熨平”城乡在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上的差距也将水到渠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此前的调查结果显示,愿意在各类城镇居住的农民工高达91.2%.而且年纪越小的农民工越不愿回到农村生活。可见农民之所以游离在城镇之外,不是意愿的问题.而是被户籍制度“堵住”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0
收藏该文章
文章搜索
万题库小程序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视频 ·章节练习
·免费真题 ·模考试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公务员考试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京ICP证060677 京ICP备05005269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在线
咨询
官方
微信
扫描关注公务员微信
领《大数据宝典》
报名
查分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务员报名查分
下载
APP
下载万题库
领精选6套卷
万题库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