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答题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2015年3月5日,上海市召开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议。会议提出,面对信息安全事件高发的新常态,上海市将加快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等地方立法。
据分析,目前上海的信息安全工作面临四方面挑战:一是中央对上海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二是城市运行已高度依赖网络和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事件高发将成为新常态;三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将使信息安全面临新情况;四是市民对打击涉网犯罪、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新期待。
面对挑战,上海将重点做好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网上政务大厅、信用报告在线查询等重点项目的安全保障,加强基础网络、重要网站和信息系统、城市生命线系统及重要工控系统的梳理和检查。此外,上海市还将加快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通过自主创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吸引信息安全领军人物来沪发展等举措,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对于保障信息安全的作用。
2.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015年6月24日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为保障网络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动,防止公民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和非法使用,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活动。
据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监测发现,2014年1月至10月,全国网站被攻击次数达38000多次,截至10月相关数据总体呈上升趋势。全国共发现恶意网站约2.8亿个,从恶意类型数据整体分析来看,恶意网站的最大成因是黑客入侵,占总数的近5成。
从趋势特征来看,2014年的信息安全漏洞具有出新快、危害大、针对政府网站等重要特征。如“面具”病毒等新型病毒不仅以单纯破坏为主,而且由于其后门功能强大,逐步具有间谍性质,危害度呈几何级放大;又如,微软浏览器存在“零日漏洞”,这种攻击往往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与破坏性,致使多个版本的IE浏览器受到影响,波及超过50%的电脑用户。此外,2014年国家与省部级重要网站漏洞减少,但地市级政府网站隐患偏大,这些网站成为黑客组织的重要“靶场”。2014年约有200多个政府网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多个政府网站遭黑客组织攻击篡改;由于被植入非法链接等,我国300多个政府网站发生安全事件。
除此之外,新技术新应用发展也在加剧中国网络空间系统性风险。
自2013年始,一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阴云也开始逐渐展现出聚拢扩散之势:2013年10月,为如家、汉庭等酒店提供网络服务的浙江慧达驿站网络有限公司因为系统漏洞,近2000万条酒店客户入住信息被泄露并通过网络传播下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针对酒店的司法诉讼;2014年5月,小米论坛官方数据库泄露,涉及800万使用小米产品的用户,泄露数据包括大量用户资料,可被用来访问小米云服务并获取更多的私密信息,甚至可通过同步获得通讯录、短信、照片、定位、锁定手机及删除信息等;2014年8月,首起在华外国人非法获取我国公民个人信息案开庭,两名被告人从2005年至2013年6月接受境内外客户委托对我国公司或个人进行调查,非法收益达2096万余元;同月,多家快递网站因存在漏洞遭黑客入侵,有1400万条个人信息在网络上被层层转卖……
“国内外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非法采集、窃取、贩卖和利用网络个人信息的黑色产业链不断成熟壮大,呈现产业化、集团化、跨境化、智能化的趋势。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王世伟分析说,巨大的经济利益是我国个人信息安全面临风险的直接原因。在网络经济大潮下,用户的个人信息是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网络支付、网络营销等各类网络活动的基本要素,成为商家竞相开发的“金矿”和非法分子牟利的工具。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虽然迅速,但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跟得上,客观上放纵了网络犯罪。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让网络社会与法治社会实现兼容并行,从法律上铲除网络信息泄密的“温床”,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
3.2015年5月10日,37岁的王先生在乌鲁木齐一家汽车4S店门口打伤了一只黑色流浪狗。4个小时不到,他的电话、职业、家庭和公司地址等信息全部被“人肉”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并被冠以“变态男”“虐狗者”之名。此后,王先生的手机连续收到来自全球“爱狗人士”5000多条短信和不停歇的来电,他妻子的电话同样遭到曝光,同事亦遭“人肉”,身边人不断接到恐吓短信、指责电话。
随着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的公开,不少人发现今年考题的一大特点:来源于现实。比如重庆卷的《等待》来自两年前的一条热门微博;而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也有新闻原型。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学生恶语相向。没想到,一封书信让众多高三学生“气急败坏”。考试结束没多久,小陈被人肉出原型是微博用户“爱心菇娘”。其微博随后被刷屏,不到半小时发了3条微博,先解释“我不是小陈”,但网友并不买账,继续吐槽着“练了3年的议论文,就因为你举报你爸要写信”。
从王先生到微博用户“爱心菇娘”,都遭受了令其极为困扰的对待——“人肉搜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他们的个人信息,甚至连家人信息及非常私人的信息都被翻出来,有些极端者甚至发出恐吓、威胁的言论。不少网友感叹社会戾气加重,在一些争议话题之下,言语粗俗甚至带有攻击性的极端评论也屡见不鲜,有别于肢体冲突的“另一种暴力”逐渐被人们所认知。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诊疗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小王认为,现代人压力较大,在工作生活中可能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网友在看到某些新闻事件时,难免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并代入自身情绪,为了宣泄,有的网友会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过激的评论,甚至掀起“骂战”。另一方面,由于情绪可以互相感染,这些过激评论很容易影响到其他网友,甚至可能引起负面情绪的无限爆发。“在信息社会,某个网友的一些过激言论可能会对其他人的情绪、想法、行为产生影响。发布一些‘逞一时之快’的言论,个人的情绪虽然可能得以宣泄,但这些言论对话题事件的当事人以及其他看客将可能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进而成为一种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网络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例如在一些热点事件中,就深深地刻着互联网的痕迹。而在另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也让“网络暴力”如影随形。匿名身份往往是造成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一些网民之所以肆无忌惮地对当事人进行侵权,因为他们发表言论和传播言论并非用其真实姓名,而是藏在“马甲”下作出,这使其个人形象和信用程度不会受到实际的贬损。在低廉发言成本的网络空间中,人人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话语权,而且网民对自己所发表的言论几乎无需负责,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一些网民容易盲目跟风,简单、粗暴地进行“站队式”地情绪化表达,造成围攻声讨、威胁恐吓等不健康现象,甚至冲破道德和法律底线,将这种影响延伸到了现实世界中。再加上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还相对滞后,相关法律还有待完善,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信息传播,难以对网民形成强有力的约束,致使一些网民对做出网络中的不法、不文明行为有恃无恐。据了解,目前法学上还没有“网络暴力”的说法,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也使得“网络暴力”逍遥法外。另外,当前对网络侵权案件的处理方式,并没有针对互联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只是将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直接复制应用到互联网上,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监管。
关注"566公务员"官方微信,获取真题及答案、最新资讯等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