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一边是高档商品房社区,另一边是20世纪80年代建的老旧小区,位于上海市某街道的第一小区同处一个街道,仅一墙之隔。但就是这简单的一道“墙”,让公共设施无法共享,两边的居民一边抱怨不便,一边却又对“开门”心存顾虑。
“最早在小区征求意见时,90%的居民都不太愿意开门。我们花了高档住宅的钱,才享受了这样好的环境。他们那边停车杂、小区差,一旦开门,环境肯定会变得不宁静。”创智坊居民贾老师心里犯起了嘀咕。居民有意愿,社区干部不能视“墙”而不见,又不能急于求成。怎么把事办好,考验着基层治理人员的智慧。W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正明与两个小区基层党组织一起,通过3年的努力,来了一场“破墙行动”。
两个小区人员几乎不交流,彼此之间不放心、不信任。怎么办?那就先从基层党组织开始“融合”起来。
趁着换届选举,C居委会行政负责人陈女士被调到了墙另一侧的第一小区任党总支书记,成了两小区居民间的“黏合剂”。
在创智坊任职的时候,陈女士原本也不主张破墙,担心小区井井有条的秩序被打乱。到了国定路第一小区,走访了众多居民,眼见着墙那边的资源看得到、够不着,她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是,真要破墙,这边居民的习惯、素养和小区的环境都要来个大转变,才能使这扇门开得太平、开得安心。换位思考让她体会到了街道“换岗”的良苦用心。
说干就干!农学专业出身的她,自掏腰包,买花苗、种果蔬,带头改变老旧小区的环境,把小区里的杂草乱木,一点点地清理干净。老房子的墙边过道,也都种上了树,栽上了花。
这边小区的居民,尝到了家园变美丽的甜头;而墙那边的高楼里,居民们也看到了一点一点改变的诚意。
在基层党组织的推动下,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定期相聚,共建了名为“百脑汇”的议事堂。两个小区的居民坐下来,定期不定期就“破墙行动”进行商讨,反对的、支持的、出主意的,吵化了坚冰,吵热了温度,渐渐融为一体。
这还只是第一步。杨浦区推行的“社区规划师”探索,也派上了用场。
基层组织邀请了同济大学等高校的专业规划团队,为墙里墙外实施“城市微更新”,把国定路第一小区和创智坊中间一块废料堆放区改造成了一片全开放式的“创智农园”。农园里,听得见蛙鸣,闻得到稻香,看得见花开,让两边的居民都心向往之。
在两个小区居委会的“撮合下”,两边居民常常“聚”在一起磨合、沟通,包饺子、包粽子,文化活动热起来,以往陌生的近邻们也慢慢地熟络起来。在基层党组织的支持下,社区规划师团队还时不时面向500名社区群众组织大型社区互动日活动,对社区规划进行详细讲解,一点点把“破墙”的想法告知更多居民。“心墙”消弭,两个小区的居民也走到了一起。
经过2年多的铺垫,顾虑慢慢化为共识,反对逐步转成支持。此后的一年,第一小区业委会主动提出申请,向“美丽家园”项目申请资金,破墙“开门”。在进行居民意见征询时,反对率为零。最终,由国定路第一小区实施破墙“开门”的决议,确定破墙“开门”的地点、开放时间、物业管理、周边保洁、安防设施安装、党员志愿者巡查安排等细节。
这扇门的位置,本来是国定路第一小区的一处死角,平时少有人来。放眼望去,都是旧冰箱、破塑料等垃圾,杂草丛生、难以行人。国定路第一小区的老党员们主动请缨,清除周围杂草、垃圾,成了“破墙行动”的主力军。
最终,这扇破隔阂的门被命名为“睦邻门”。有了这扇门,两个小区变成了常来常往的“亲家”。试用期间晚间八点半就关的“睦邻门”,也在大家的要求下,延长到十点半才关闭。如今,因为一面墙而失去的那些邻里温情回来了,和谐互助、温馨欢乐的社区氛围正溢出小区,向更大范围蔓延。
作答要求
假如你是W街道党工委书记,受邀代表街道参加城市微改造论坛,请根据“给定资料”,就W街道的“睦邻门”草拟一篇讲话稿提纲,向大家分享经验。
要求:紧扣资料,内容具体,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50字。
参考答案
我街道高档社区创智坊和老旧小区国定路第一小区仅一墙之隔,却无法共享公共设施,两边居民隔着围墙,更隔着“心墙”。我们与两个小区基层党组织一起开展“破墙行动”,通过3年的努力,成功开启“睦邻门”。
第一,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精耕细作弥合“心墙”。
一是让干部换位思考。换届换岗,让居委会干部转变心态,带头改变老旧小区环境。二是邀请高校的专业规划团队,为墙里墙外实施“城市微更新”。三是申请资金,破墙“开门”,确定种种细节。
第二,以社区居民为基础,共建共治破除隔阂。
一是尊重居民意见。明确“想开门”的呼声和“不敢开”的忧虑;开门试用期间,听取群众意见,推迟关门时间。二是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定期相聚,共建议事堂,就“破墙行动”进行商讨。三是推动居民互动。撮合两边居民一起磨合、沟通,开展大型社区互动日活动,讲解社区规划。四是老党员成“破墙”主力军。国定路第一小区的老党员们主动请缨,清除“睦邻门”周围的垃圾和杂草。
相关推荐:
公务员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 公务员考试经验 | 面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