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 ||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 ||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法、德、日、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 ||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 ||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 ||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 ||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 ||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
八、以繁荣和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克服旧体制的弊端,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长远的制度保障。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是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通过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同时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中心,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放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证。
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十六大以后,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6月中央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明确了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为支持试点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国务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目前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一)文化系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近两年来,文化系统积极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公益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创新体制、转换机制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在公益性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方面,试点地区和试点单位在加大国家投入的同时,重点推进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着力点,取得成效。例如,国家图书馆和一些试点省市图书馆以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岗位管理体系为重点,实行岗位分类、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按岗定酬、优劳优酬,实行事企剥离和后勤改革,完善了内部运行机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重庆市依托歌乐山革命纪念馆和红岩革命纪念馆新组建红岩联线文化研究开发中心,把“红岩联线”与红色旅游结合起来,以红岩文化资源吸引游人,以旅游收益支持红岩文化的建设,两个效益显著。去年,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精神,文化系统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率先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家话剧院、中国文物研究所、上海中国画院也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了相应的改革办法,取得一定的成效。
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通过转企改制,组建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一年来,建立了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过渡平稳,国内外演出展览业务蓬勃发展,初步显现了改制的活力。浙江、广东、西安、沈阳、丽江等地的电影公司也实行了转企改制。部分院团转企改制取得突破。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和北京歌剧舞剧院改革以产权重组的方式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一步到位。广东、江苏等省在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宏观管理体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改革试点过程中,文化行政部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实行政企、政事分开,与文化单位的关系逐步理顺。各地在组建行业协会、推进行政执法改革、机构调整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具体举措。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各试点地区成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为文化市场的统一执法打下良好基础。
加大了布局、结构的调整,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六大提出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要坚持把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相结合。针对文艺表演团体重复设置、资源分散的问题,文化系统正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东方歌舞团与中国歌舞团正在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与资源整合工作,不久将正式挂牌。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北京市对市属院团进行整合,筹备组建北京戏曲艺术剧院。广东着手在广东粤剧院和广东粤剧学校的基础上组建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西安市对4个秦腔剧团进行整体合并重组,筹备成立西安秦腔剧院。
对于代表国家水准和民族特色的院团和艺术品种,加大了政府扶持的力度。根据十六大的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文化部和相关地方政府制定了对重点院团,特别是京剧、昆曲和一些著名的地方艺术品种等优秀民族艺术的扶持规划和政策措施。同时推动这类院团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李长春同志今年年初到中国京剧院和北京京剧院调研时明确提出,对这类院团改革,要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思路推进。政府增加投入,帮助重点院团改善必要的设施,扶持定向市场开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民族艺术产品的普及和走向国际市场。
近两年来,改革试点工作的进展充分说明中央做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的决策是十分正确和十分必要的。通过试点工作,文化系统在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方面有了新突破,在深化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方面有了新探索,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形成了新亮点,在制定和落实改革的保障政策、配套措施方面取得了新成果,为文化领域面上的整体改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2.进一步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重点
我国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克服旧体制的弊端,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长远的制度保障。
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文化艺术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是文化体制改革中必须始终遵循和牢牢把握的原则。
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理体制。传统文化管理体制的弊端,一方面是政府包揽过多,管得过死,另一方面是文化单位对政府过于依赖,丧失了竞争能力与活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政府要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主要面向直属单位管理向面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行依法管理。
文化体制改革要为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依法监管经营活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维护文化企事业单位合法权益。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文化部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大幅度压缩、精简了审批项目。二是要建立健全竞争约束机制,包括市场退出或淘汰机制。文化产品作为精神产品,在吸纳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办文化的同时,要严格把好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关。对文化产品要有必要的审查和许可制度,建立健全文化单位的综合评估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继续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进行修订。
文化体制改革要发挥文化行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律作用。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是联系市场主体和政府的桥梁,它具有自律性、公正性,能充分反映市场主体利益和要求。自律管理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要加强对文化行业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艺术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在团结、联系、教育从业人员方面的作用。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是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通过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同时,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文化企事业单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自身的规律,不断创新机制。企业要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及适应市场环境的相关机制;事业单位要加大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根据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围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中心,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发展文化事业主要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我国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两手抓”“两加强”,才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三)突出重点,完善政策,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这是文化领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体制变革和一次战略性结构调整。文化事业单位的情况各不相同,需要区分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
重塑和培育一批自主经营、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国有或国有资本控股的市场竞争主体,将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市场主体中缺乏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及大型国有或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的结构性问题,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转企改制,进一步挖掘国有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充分发挥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挥这些单位在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引领产业发展的方向等方面的作用,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
文化系统体制改革的难点在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根据2004年的统计,目前全国有国有院团2619个,从业人员13.7万人。艺术表演院团总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一类是一般艺术表演团体。前一类属于十六大提出的“四个扶持”的范围,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这类院团是少数。它们的改革要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
大多数的艺术院团要逐步向企业体制过渡。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市场发育的程度也不一样,因此,文化体制的改革采取了由点到面、梯次推进的方式,现在看来是符合实际的。即使是一个地区,情况也各不相同,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团一策”,具备条件的,可以一步到位;不具备条件的,可以分步实施。先调整结构,整合资源,为转企改制创造条件。一些艺术院团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社会保障条件欠缺,加之当地财政对改革支付成本乏力,直接转企难度较大,可以把改革和改组结合起来。要积极引导国有资本或其他社会资本对院团的投资,扩大院团的投资融资渠道,通过有实力的企业来帮助院团实现转制。从总体上说,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的转制,文化企业的培育是这次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因为培育一大批有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是发展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前提性条件。
完善与改革相配套的政策,是进一步推动改革的重要保证。财政、税收、社会保障、人员安置等政策不健全,改革就难以顺利推进。制定和完善政策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文化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03]105号文件和财税[2005]1号和2号文件精神,加大对文化产业和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的扶持力度,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制定。
人才是文化发展繁荣之本。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切实贯彻人才兴文的战略。体制机制的改革,政策措施的制定,都要有利于稳定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优秀人才和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年多来,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已具备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和整体实力大大增强,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我们党坚持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经济领域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20多年来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今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生产力的解放,为改革传统产业和管理模式创造了条件。近两年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文化系统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人民论坛》(2005年第五期)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