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缤纷校园 英语学习 | ||
2010考研 | 2010高考 | 2010中考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 法律硕士 | MBA/MPA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职称日语 | 职称英语 | 博思 | 口译笔译 | GRE GMAT | 日语 | 托福 | ||
雅思 | 专四专八 | 新概念 | 自考英语 | 零起点英、法、德、日、韩语 | 在职申硕英语 | ||
在职攻硕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
等级考试 | 水平考试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报检员 | 外销员 | 司法考试 | 导游考试 | 教师资格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人力资源管理师 | 管理咨询师 | ||
期货从业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
会计职称 | 注会CPA | 经济师 | 统计师 | 注册税务师 | 评估师 | 精算师 | 高会 | ACCA | 审计师 | ||
法律顾问 | 会计证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师 | 监理师 | 安全师 | 咨询师 | 结构师 | 建筑师 | 安全评价师 |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设备监理师 | 岩土工程师 | 质量资格 | 房地产经纪人 | 造价员 | ||
投资项目管理 | 土地代理人 | 环保师 | 环境影响评价 | 物业管理师 |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
公路造价工程师 | 招标师 | ||
执业护士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卫生资格 |
(一)
从1999年到2005年,黄金周已经走过7个年头。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长假消费热潮,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日渐平淡,围绕其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争议声从未停歇。黄金周自推出以来便成为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大好时机。不少人纷纷选择在此期间外出旅游度假,门票、机票价格也往往一路飞涨。而今年“五一”却首次出现游客预订人数减少、机票价格下跌的情况。近日,本报记者也从旅行社了解到,“十一”黄金周将首次出现出游人数少过暑期出游人数的情况。
不难看出,黄金周制度已经步入“七年之痒”的微妙阶段。在收获了最初的经济效益之后,面对日益理性的消费者,黄金周制度确实需要一个合乎实际的调整和改造。但是,黄金周怎么过,到底谁说了算?毫无疑问,享受假期的人们才是真正的决定者。在当前,人们想要的是在精神和身体上真正放松的愉快假期。老百姓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不得不承受生活成本上升的事实。而理性消费既是一种时尚,也是现实的选择。事实上,尽管黄金周的旅游收入仍在不断看涨,但人均旅游花费始终保持在390元左右的水平线上。因此,黄金周应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而不是以消费为本。如何切实提高黄金周的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有效的旅游咨询服务,倡导更加多元化的度假方式,从而保持黄金周的热度,有关部门要做的还有很多。
(二)
黄金周从1999年一路走来,如今已是第7个年头。在几年前,黄金周一度成为人们除春节之外最大的盼头,购物、出游、家人团聚,无数美好的愿望在假期来临前就早早谋划。如今,面对记者“黄金周去哪儿”的采访,许多人却兴味索然。不少人表示,与其出门受罪,不如在家呆着。从最初的备受追捧到现在的日渐平淡,“七年之痒”使消费者越来越冷静地面对黄金周的消费浪潮。
旅行社热中遇冷
7年前的首个黄金周,报名参团旅游者居然要“抢票”。当时的火爆场面令许多旅行社工作人员至今仍记忆犹新。为了解决交通紧张情况,很多航空公司甚至开设了夜间“红眼航班”来保证运力。而近两年,由于有关黄金周的争议一直不断,虽然参加出游的人数和旅游收益与往年大致相同,但人们的心态已经大不相同。争先恐后、挤破头的景象早已成为明日黄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节前或节后出游,而一些非热门路线也成为人们的新宠。记者从几家旅行社了解到,“十一”黄金周的出境报名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总体来看,势头平平。很多人表示,“十一”期间不准备外出旅游,主要是担心节日期间旅游的人数过多,出游享受不到旅游的快乐。专家认为,这一结果表明,过去那种赶集式的旅游方式已不再受宠,消费者日益理性化导致更多的人开始注重旅游的舒适度。
康辉旅行社的刁小姐介绍说,今年“十一”国内长线游与往年同期相比情况较差。往年到了9月中旬,国内一些长线的报名工作早已经如火如荼,但今年并没有出现火爆的局面。记者又从南湖国旅了解到,该社营业点目前每天的游客报名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成左右。根据现在的报名人数来看,预计10月1日~3日平均每天国内游的出游人数大约在6000人左右,比暑期最旺时每天的平均人数还少500人左右。这也是黄金周制度自1999年实施7年来,国内旅游市场上首次出现黄金周出游人数少过暑期出游人数的情况。
在采访中,不少旅行社向记者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在100个计划旅游的人中,可能有70人选择避开黄金周出游;剩下的30人中有一半不会选择所谓的热门路线。北京的张先生表示,出游简直是花钱买罪受,并没有得到应得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抱怨说:“一想到旅游景点人头攒动、各大宾馆人满为患、火车飞机纷纷晚点的情景,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
此外,有关人士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高也成为黄金周出游的绊脚石。9月是国内比较美丽的季节,而且价格比黄金周要便宜不少,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始推行带薪休假,所以很多的人选择在9月出游,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黄金周客源。
理性选择假日游
虽然一部分人放弃了黄金周外出旅游的选择,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带薪休假、公费旅游等原因,不得不在黄金周期间全家出游。从报名情况来看,这些人在出游方式和出游线路的选择上也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新特点。
据携程网日前问卷调查统计,9月出游人数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高,虽然有一些会员表示要国庆出游,但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淡、旺季的界限已越来越模糊,这也是黄金周魅力不再的原因之一。
和以往相比,消费者在选择旅游时不再仅仅关注旅游消费,旅游的舒适度以及对旅游各方面的评价等问题正渐渐进入他们的视线,并左右他们的消费选择。一些热线游已经魅力不再,而往往在黄金周暴涨的旅游价格,今年也风光不再,甚至出现了“不升反降”的情况。“游客消费越来越理性,到现在都还在观望。”9月28日,杭州新世界旅行社陈苑苑对记者说,今年“十一”的价格其实要比去年低不少,因为今年新增收了燃油税,平均每条线要多收80元~160元,但总体价格却与去年基本持平。以九寨沟为例,今年的价格在3600元左右,其中包括九寨沟门票涨了200元和80元燃油税,还比去年便宜了100元。
不屑商家老把戏
除了旅游业沾了黄金周的“光”,各大商场也是黄金周的另一大受益者。2004年“十一”长假期间,仅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就接近70亿元,其中商业店铺进账10.3亿元;3大家电卖场销售额均比日常翻了一倍。这还是黄金周经济不太景气的2004年的数据,几年前黄金周火爆时的数字更加惊人。
在经历了若干个黄金周的磨练后,消费者在选择购物的时间和方式上都更加成熟和理智,曾经成为商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假日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不像从前那样明显。
每当黄金周将至,各个商场都会早早发出促销信息,今年也不例外。9月中旬,商场内外花花绿绿的促销海报就挂得铺天盖地,翻开报纸,打折、返券的广告更是到处都是。而面对商场如火如荼的促销热情,消费者的冷静使这场还没来得及上演的零售大战成为商家的独角戏。
一位非常痴迷于购物的王小姐对眼下的国庆黄金周毫不感冒,她说,一年之中商场不知道要过多少个“节”,每次都是返券这样的“老把戏”,一点新意都没有,而且没有多少实惠可言。她表示,与其黄金周期间到商场“挤”着买东西,还不如等到平时,不仅购物环境会好很多,而且优惠程度也差不多。
对此,一位卖场的售货员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者大部分比较理智,能够冷静看待节日促销,再加上商场平时的活动也很多,所以节日期间的市场变化也不是很大,以前人们蜂拥购物的现象如今也不多了。
《市场报》(2005年9月30日第2版)
七、历史新高——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2001年,我国GDP达到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在“十五”开局的第一年,中国GDP跃升至世界第6位;2002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003年,我国GDP为117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人均GDP也首次突破1000美元;2004年,我国GDP达136875.9万亿元,同比增长9.5%,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GDP和人均GDP两大重要指标。
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也高于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69美元。
GDP衡量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评价的是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在经济学界,人们更多地拿人均GDP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加快。“十五”期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个共识是,人均GDP跨入1000美元的门槛,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起点。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跻身于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是建立在两个基本的国情之上:第一,底子薄、基础差、科技力量不足;第二,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稀缺。而且,新中国成立56年来,我国人口大幅增加了,达到了现在的13亿多。然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人均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200美元,增长到现在超过1000美元,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5年来,国民经济的运行并非一帆风顺
早在2003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即开始显现: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和物价上涨过快,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在这重要关口,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决定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随后,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把信贷和土地两个“闸门”入手,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在农业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接连出台,推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放开粮食主产区收购市场,大范围减免农业税,建立了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使全国农民普遍“减负”和“增收”。
在土地管理方面,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的审批暂停半年,并决定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国务院专门制定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在金融信贷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两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适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提高房地产、钢铁等企业贷款的资本金条件,以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关键时刻的适度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首先成为国民经济的最新“亮点”:2004年,粮食总产量达9390亿斤,比上年增产776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最多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36元,比上年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与此同时,投资增幅逐步回落,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由当年一季度的43%下降到25%左右,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也在调控过程中得到明显加强。
如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04年成为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一年。这次宏观调控,是一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预见性的主动调控,是把握全局、有抑有扬的调控,是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调控,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调控,确保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今年是我国全面完成第十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的关键一年。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实践,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深化各项改革。统计数字表明,上半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不仅有利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也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逐步贯彻落实,对于“十五”期间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宏观调控从表象上看,解决的是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但从根本上讲,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发展方法论问题。宏观调控,在及时遏止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的短期行为的同时,也提出了发展热情必须与科学态度相结合的警示——要发展,但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社会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必须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个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项目被淘汰,抑制“三高”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及时出台,一项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及时颁布,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健康发展,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
如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逐步深入人心。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切实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许红洲薛志伟)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