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Exam8.com) > 资格类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申论热点 > 陕西 > 正文

陕西:2008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有所养

三、老龄化问题剖析

(一)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

老龄化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社会中代际之间的可持续性的接替、协调和资源与成果共享的问题。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其重要的社会含义是代际经济关系、分配制度、法律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而在我国,这些变化又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交织在一起,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在人口老龄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扬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理论研究者主张把尊老敬老作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项对策。但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伦理道德的作用应该如何发挥,伦理道德的教育作用与法律的强制作用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则亟待人们给予认真的研究。

对老年人问题的研究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组成部分。老年人群体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权益应该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保护,但与此同时,老年人更应该被看作社会中平等的一员,而不应该把他们从社会中分离出去、单纯作为受保护的对象;社会各个群体权益、机会平等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二)原因

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三)影响

老龄化社会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会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第一,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据预测表明,1990年中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3.74个老年人,2000年抚养15.60人,2025年抚养29.46人,2050年抚养48.49人。总抚养比也相应上升,从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第二,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第四,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为了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发展老龄产业,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改造不适应人口老龄化的住宅、社区和环境,发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文等各种消费品。第五,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家庭的养老功能不断削弱。因而迫切要求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四)老龄化不是一个沉重的社会包袱

我们对老龄化社会的认识存在着片面性。往往看到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和消极因素,把老龄化当作一个沉重的社会包袱,而没有或很少看到老龄化社会的积极因素。首先,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社会人口平均寿命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的。因此,一个城市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应该是一种可喜的现象,而不应将其视为坏事。至于经济落后问题,抚养的问题,要历史地、全面地作分析,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养老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低的,这是国情决定的,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又决定了全国老年人将与全国人民一道消灭贫困,进入小康,老年人生活将随经济发展不断得到改善。抚养比涉及劳动力数量问题,据预测分析,到21世纪30年代,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60%以上,虽然老年人口增长较快,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充足,再加上科技的力量,劳动力素质提高,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解决。其次,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如老年消费者创造的巨大而稳定的市场商机,老年人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以及老年人就业需求的大幅度减少,都给社会带来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其三,从总体上讲,老年人群体是传播传统美德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尊老风尚不仅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也是培养文明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再有老年人群的低犯罪率,这些,都为社会带来安全和稳定。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制

继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历史欠账,较高的人口老龄化比例,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基金支付的拉动等因素造成养老保险费用不能满足实际支付需要,因此,增加基金积累必须实行两手抓。一方面必须抓好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要使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自由执业的律师、医生、记者、演员等进入社会保障网络。同时要强化基金征集,提高基金征集率,并建立和健全养老保险行政执法机制。另一方面,要开阔思路,勇于探索,多渠道筹措养老保险基金。可考虑通过财政渠道扩大基金来源。这部分资金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后备基金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基本养老保险支出。

要建立和健全老年医疗保险制度。与总人口相比,老年人具有高患病率、高伤残率、高医疗利用率的特点。位于前五位的慢性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眼及其附属器官疾病。身体机制的退行性改变以及疾病导致了老年期伤残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76.7%的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听、语言、智力、肢体等功能方面的残疾,是总人口平均水平的36倍。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满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家庭不致因为疾病导致个人及家庭经济危机。在建立面向整个人群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有必要对老年人制定有关政策(可根据情况先从高龄老人开始逐步进行),以保障老年人医疗的基本需求。开展面向老龄化社会的教育,医学教育要兼顾人口老龄化有其对医疗保健需求的特殊性,在医学院校、护士学校的课程中应增加有关内容,使医务工作者系统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疾病特点。同时要培养一批适合社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全科卫生工作者,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初级医疗保健服务。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是帮助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消除老年人的贫困问题,特别是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传统社会从孝道的角度认为家庭后代成员回报养育之恩,以“养儿防老”的“反哺”方式,从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使老年人老有所养。

现代社会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认为社会成果是代代延续创造而来的,要从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上认识问题,老年人应得到社会保障。以养老和健康保障为先导,使老年人得到终身物质和精神生活保障,并使老年人能够享受社会发展成果。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要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充实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基金,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推进社会保障社会化,是新世纪的发展目标。

陕西:2008年公 务 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搜索
在线名师 1 2 3 4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详细
公务员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