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述评:植树造林重栽更要重管
2009年3月11 安徽新闻网
一年一度的植树季节又到了,各地纷纷开展大张旗鼓的“植树造林”活动,浩浩荡荡的植树队伍,热火朝天的场景令人振奋。遗憾的是有关媒体报道极个别地方“年年植树不见树”,群众称之为“植之不理”、“重栽轻管”、“只栽不管”。
树苗植下地后重在管护,这是保证树苗成活、成长的最重要的条件。可最近中央媒体报道称,有些地方只植不管也不护。植树时用尺子拉线,按规定距离定位、挖坑,把树栽得“横看成方,竖看成行”,看起来很是正规、很认真。但植了树之后,小树再也“看不到人”了,就再也无人管了。次年再看,头年植树时许多发出绿牙的树苗早已变成了干柴。多少年过去了,荒坡还是那个荒坡,秃堆还是那个秃堆。花钱费力,只是“植”了一串数字。在植树造林工作中,个别单位重数而不重“树”,应付了事,只求形式、只图数字,有媒体报道说西北某个市“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山头同一片地方植树”,被当地老百姓戏称“春满山、夏一半、秋了了、冬光蛋、来年再重干”。
笔者以为,全民义务植树,每个人应将“义务”变成“任务”,“重栽”更要“重管”。植树的首要意义在于树是人类生存之必须,明白了这一点,我们的行动就会自觉,责任就会落实,“重栽轻管”、“植之不理”就会永远成为过去。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也就是说,植树仅仅是一时,而管护却是长期的任务。所以,千万不能“一植了之”。如果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对所植的小树能多些关心与爱护,常去看看,并实行包栽、包活、包成林的管理制度与模式,实行谁植谁负责的办法,做到责任到单位、到人,一管到底;平时多给这些树苗一些“吃的”、“喝的”,冬天再给些“穿的”、“补的”,小树也就不会饿死、渴死、冻死了。有关部门每年再对所植树木的管护及成活率进行检查评比,并将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这样,只植不管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变。同时,还要加大对破坏林木者的处罚力度,实行有奖举报,形成“植树造林光荣,破坏林木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造林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见效一片”。
任海深:安徽强化对环保方面法律法规执行力度
2009年3月11 中国经济网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海深表示,应该强化对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动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这样,我们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不至于重蹈世界有些国家的发展路子。
任海深代表在回答中国经济网网友的问题时表示,人大的一个工作原则就是法制原则,依照法律的程序履行法定的职责。在环境建设方面,也不外乎这样。在环境建设的法制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立法。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安徽的实际情况,这些年来安徽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就有13件,其中涉及到黄山等旅游风景区的法规有4件,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有效保护了环境,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二,法制宣传。立法,是法制宣传的第一步,法律要想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这是需要强化法律宣传的。在法律宣传过程中,人大同样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安徽人大会同司法厅和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特别是黄山旅游区这样的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计划,力求使安徽制定的法规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能够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第三,强化法律监督,这也是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人大的监督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个是法律监督,一个是工作监督。不管从法律监督的角度还是从工作监督的角度,都应该强化对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推动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这样,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不至于重蹈世界有些国家的发展路子。
相关推荐:安徽: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