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吧论坛 Exam8视线 考试商城 网络课程 模拟考试 考友录 实用文档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训 | 在职研 | 自学考试 | 成人高考 | 法律硕士 | MBA考试 MPA考试 | 中科院 |
||
四六级 | 职称英语 | 商务英语 | 公共英语 | 托福 | 雅思 | 专四专八 | 口译笔译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语 | 成人英语三级 | 申硕英语 | 攻硕英语 | 职称日语 | 日语学习 | 法语 | 德语 | 韩语 |
||
计算机等级考试 | 软件水平考试 | 职称计算机 | 微软认证 | 思科认证 | Oracle认证 | Linux认证 华为认证 | Java认证 |
||
公务员 | 报关员 | 银行从业资格 | 证券从业资格 | 期货从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法律顾问 | 导游资格 报检员 | 教师资格 | 社会工作者 | 外销员 | 国际商务师 | 跟单员 | 单证员 | 物流师 | 价格鉴证师 人力资源 | 管理咨询师考试 | 秘书资格 | 心理咨询师考试 | 出版专业资格 | 广告师职业水平 驾驶员 | 网络编辑 |
||
卫生资格 | 执业医师 | 执业药师 | 执业护士 | ||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证) | 经济师 | 会计职称 | 注册会计师 | 审计师 | 注册税务师 注册资产评估师 | 高级会计师 | ACCA | 统计师 | 精算师 | 理财规划师 | 国际内审师 |
||
一级建造师 | 二级建造师 | 造价工程师 | 造价员 | 咨询工程师 | 监理工程师 | 安全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 物业管理师 | 招标师 | 结构工程师 | 建筑师 | 房地产估价师 | 土地估价师 | 岩土师 设备监理师 | 房地产经纪人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土地登记代理人 | 环境影响评价师 | 环保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 公路监理师 | 公路造价师 | 安全评价师 | 电气工程师 | 注册测绘师 | 注册计量师 |
||
缤纷校园 | 实用文档 | 英语学习 | 作文大全 | 求职招聘 | 论文下载 | 访谈 | 游戏 |
[深度剖析]
向“消费大国”转型
扩大居民消费、破除经济增长中的消费短板,不仅是走出危机的应急之策,也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长远之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解决“无钱可花”问题。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加社会福利开支,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解决“有钱不敢花”问题。调整居民消费结构,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领域,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解决“有钱没地方花”问题。另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政府赤字,缓解居民储蓄过剩、个人不愿意花钱问题,形成以居民消费为主的内需结构。
从国际比较来看,当前我国贸易依存度仅次于德国,远远高于日本和美国。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拖累外部市场需求萎缩,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不可能长期把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主要奠定在外部需求上。据统计,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国家,连续4年成为反补贴调查的国家。面对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出口驱动型传统工业模式难以为继。在后危机时期,我们必须适时对出口导向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尽快完成从“出口大国”向“消费大国”转型,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与收入分配改革的关系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出路之一是加快推进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全面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大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因素。排除其他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居民消费支出必然随着居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近十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亦逐年得到增加。但由于主要受农村居民收入増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城乡消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由于各自所处消费环境、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及消费偏好不同,因而在消费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居民目前偏向于满足吃、住等基本生存条件的消费,而城镇居民则偏向于衣着、精神文化等高质量生活的消费。
居民消费行为是由居民消费意愿支配的,而消费意愿的形成不仅由居民收入决定,还同时受消费环境和相应消费模式的制约。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形成城乡之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显著,还同时形成地区之间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显著。除居民收入水平外,还有诸如基础与公共设施、消费倾向、消费内容、消费规模和环境等都有很大不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后,造成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更多地表现在收入水平和对未来预期两个方面。因此,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民众收入依然是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只有使民众收入持续较快地增长,才能为消费的增加创造更好的前提。
增加民众收入,既要从劳动报酬等基础环节入手,也要从减税、完善信用消费政策等辅助环节入手,多方面保证民众收入的稳定增加。当前,要更多地从提高工资收入、提高土地要素所得、降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增加城市与农村普通居民的收入,使社会中低收入阶层有更强的购买能力。
与此同时,也要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等多方面加强政府的保障作用,要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的投入,抓紧建立健全一个覆盖面更广的社会保障网,使老百姓减少后顾之忧,以进一步改善民众对未来的预期,调动民众即期消费的积极性,敢于增加消费需求。当然,努力生产合格消费品和提供合适的生活服务,增加社会有效供给,增强消费的安全感,也是各方面在促进消费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措施]
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确立全面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理念。结构合理的消费不仅是拉动当前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而且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讲经济发展,不能只讲生产和流通,而忽视消费对经济拉动的重要作用;讲优化经济结构,不能只讲优化产业结构甚至工业结构,而要进一步处理好生产与生活、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等经济关系。当前影响我国扩大内需和居民生活的原因,既是体制性的,也是结构性的。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应进一步向消费倾斜,着力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采取的政策,一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二是积极稳定外需,促进出口;三是兼顾消费、市场、民生、社保等。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中央采取上述政策是必要的、正确的。但要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即期带动是有限的。同时,我国将面临外需长期低迷的现实,应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来抓。要借鉴国外应对危机的有益做法,通过实施减税、加强职工培训、创造就业机会等措施,扩大消费。要倡导现代消费理念,引导和鼓励居民适当超前消费。要继续搞活流通,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加大农机、家电下乡力度,稳定城市房地产市场,促进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
第三,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着力优化社会结构。要真正转型为大众高消费国家,就必须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体制,完善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者阶层规模。为此,一要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更趋合理。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近年内争取提高到50%以上,适当减少政府和企业收入所占比例。对行业垄断和部门垄断行为造成的不规范收入进行限制和调节,实行阳光工资制度。继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缩小银行存贷款利率差,降低企业融资和经营成本,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创造必要条件。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权益。二要加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大幅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积极培育和壮大社会中间阶层,为增强社会消费能力提供牢固基础。加强对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调节和征管,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重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以及城市中低技能劳动者、失业人员、无养老金和养老金偏低人员的支持。三要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鼓励社会捐助,建立健全扶贫济困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三次分配的作用。
第四,完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着力改善国民消费预期。建立基本福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减少因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而导致的社会对立,还有助于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提升有效需求,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为此,要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逐步增加民生财政支出,并建立与物价和财政收入变动紧密结合的保障基金体系。要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争取把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核心的各项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财政总支出总额的40%以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各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严格监控商品房市场价格,完善廉租房政策,探索建立民工廉租房供应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扩大社保覆盖面,不断提高低保费、离退休费、优抚人员抚恤标准。
第五,加强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条件,也是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社会的基本推动力。要建立健全各级劳动者就业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网络。引导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等基层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提高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费标准,增加农民从土地中获取的收益。抓住城市化加速发展契机,鼓励农民就近进入中小城镇购房定居,有条件地引导和支持进城务工农民有序转为城市正式居民,防止出现城市或城郊贫民区。畅通社情民意和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完善信访制度,注意处理好日趋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中介机构、民间团体等非政府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