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近日报道,农民吴某因没有享受到失地农民的相关优惠政策,到县政府反映情况,保安见其披着旧棉袍、推着自行车,以“政府只管大事,不管小事”为由,拒绝让其入内,不论老吴如何哀求都没用。最终,老吴只好怅然地望了望那幢高楼,骑着车离开。
现在,一些基层政府机关的办公场地像铜墙铁壁,固若金汤而“神圣不可侵犯”,让人不禁想起封建时代的“紫禁城”“衙门禁地”。对许多老百姓来说,到政府机关办事,本来就有畏难情绪,再遇上强悍的“门神”刁难呵斥,就更是难于上青天了。
豪华的政府大楼,已经让群众望而却步,森严的门禁更是把群众拒之门外。这种衙门作风,怠慢了老百姓,损害了政府为民服务的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背离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人民政府的大门不让人民进,反映了一些基层政府干部认识不清,没有真正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省于心、外化于行。一门之隔也凸显了某些基层政府对自己的工作成效底气不足,说到底是实际工作不到位,而且缺乏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勇气。长此以往,只会让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变得冷淡、变得陌生、变得隔阂,不经意之间埋下隐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出台规定、禁令,旨在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人民政府的大门向人民开,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就是要直面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并予以积极妥善的解决。领导干部不仅要“走出去”,俯下身子、放下身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也要主动把群众“请进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困难。
毛泽东同志曾经形象地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强调我们党只有同人民结合起来,才能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一味堵截或者躲避,这种领导干部心中怎么会有群众,怎么会和群众打成一片?情系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干部才是好干部。而改进工作作风,请先改改“门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