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来富得流油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也喊穷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上月拜会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寻求财政部的支持。此外,近期多省市一把手前往北京拜会财政部主要领导,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本省经济底子薄,希望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每日经济新闻》7月17日)
以前,很多地方政府及其发改委官员都是拜会国家发改委。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地方大员开始拜会财政部。为何出现这种转向?又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地方大员从国家发改委转到财政部,说明新一届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大力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成效。因为之前发改委管理的项目审批事项非常多,只要它审批项目,项目配套资金不会成为问题,国家财政部根据发改委项目审批预算如期拨付资金,所以地方政府“跑部”发改委。现在,随着国家对行政审批项目的改革,特别是今年以来取消和下放133项涉及能源投资等审批项目,从中央层面减掉了许多项目投资审批,当然,也就不会安排相应的项目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掌握了大部分项目的投资审批权,可是光有投资审批权不管事,还需要资金支持,因此就争相拜会财政部争取资金支持。
其次,地方大员拜会财政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和隐忧。
一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否真正开始改变?在简政放权改革推动下,地方政府掌握了项目投资的审批权。现在,他们拜会财政部,目的就是要钱,要钱是不是为了推动地方政府主导的项目投资呢?笔者认为有很大可能。比如,报道所称的贵州省的例子就能说明这点。据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介绍:现在中央财政增速已影响到贵州地方项目的推进,原本贵广高铁定在明年底通车,但现在涉及资金问题建设速度放缓,“贵州固定资产投资的很多资金都来自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中央财政收入减少,自然影响建设进度”。如果地方政府拜会财政部是为了争取资金延续地方政府主导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地方政府层面的投资保增长,那么,我们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就可能落空,这是值得警惕的地方。
二是地方利益诉求表达是否会影响整体财税体制改革?地方政府拜会财政部,有一部分也是为了表达地方政府利益诉求,因为随着“营改增”等财税政策改革的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即将深化,地方政府财权事权划分改革正在酝酿,所以地方政府及早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以便在接下来的财税体制改革中获得利于自身发展的政策优势,对此,地方政府的做法无可非议。笔者担忧的是,如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那么,那些没有拜会财政部的地方会不会吃亏呢?这种拜会是否会影响到财税体制调节经济的公平公正?这些问题,也应该引起各方的注意。
财税体制改革被寄望为本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对于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财税体制改革需要站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发展高度,进行改革顶层设计和稳步推进,尽可能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