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颍上县,一国土局干部中午饮酒后身亡。单位称之为“聚餐意外”,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后发现,结果很“意外”。所谓“聚餐”,其实是国土局一些干部要求办土地证的企业主“表示表示”,说白了就是先吃请、后办事。
此前,广州市市长曾在会上坦言,政府部门效率一慢,就容易引起经济主体的猜测:是不是因为没请吃饭,没送东西呢?颍上县国土局的这个“出事饭局”印证了这一点。为了办个证,企业主吴云跑了上百趟,就是搞不定,遭遇了“人不在、没得空”“缺手续、回去补”“拍胸脯、就不办”等玻璃门、弹簧门。最后,非得请吃饭,事情才有点转机。
吴云的遭遇,国土局干部的表现,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老百姓办事难的困境,也照出了一些官员慵懒散、推托躲等坏作风。明明能办,就是不办;明明可以快办,偏要慢办等,一些人的“官老爷”做派可见一斑。但为什么不给办,恐怕还不只是偷懒避事的原因,更在于“不见兔子不撒鹰”,利用职权设置各种门槛、编织各种理由,实乃醉翁之意不在酒,轻则想吃拿卡要,重则欲“等价交换”、大捞一笔,满足私欲膨胀起来的权力胃口。
颍上县这个以悲剧收场的饭局,也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吃喝风之顽固和治理的难度。一些地方,从“上供”才给办事,到审批弹性下的“跑部钱进”,再到“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用人导向让送礼者挖空心思,莫不如此。不从制度上去病根,不从规则上树风尚,就难以遏制一些人“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的欲望冲动。
日前,中央纪委对八起违反八项规定的典型案例发出通报,其中多是公款吃喝、收受礼金等问题,这对干部也是一个有力警示。从长远看,只有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权力透明运行,让那些贪吃的嘴没得吃、不敢吃、吃不下,那些无奈的饭局才会越来越少,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清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