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海户籍新政实施细则
2009年6月17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 《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从申办条件、激励条件、申请的提出、 申请材料、办理流程、迁人户口、家属随迁、轮候及其他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首批符 合条件的最多3 000名“沪漂”从17日起可以申请上海户籍,预计两个月后有望出现第一批“居住证转 户籍”的人员。下面是细则中的重点内容:
1.申办条件:持居住证累计满7年
在外界普遍关注的申办条件上,细则对《试行办法》作了进一步细化:《试行办法》规定的“持有《上海 市居住证》满7年”,实施细则明确为“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累计满7年”;对于《试行办法》中规定的“持 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明确是指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 险,正常缴费累计满7年;此外,对于《试行办法》中关于在上海市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 者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规定,也进行了细化。
2.激励条件:连续3年纳税百万以上
在激励条件上,细则也作了进一步细化。例如,细则明确了对远郊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才积 聚的鼓励和引导,规定在远郊地区的教育、卫生等岗位连续工作满5年的,持证及参保年限可缩短至5 年。对于纳税额及聘用员工达到一定标准的规定,《实施细则》明确,是指创业人才在上海市投资创办的 企业,连续三年纳税在100万元及以上,或者最近连续3年平均每年聘用上海员工100人及以上的创业 人才,可以不受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对于没有“职称”概念的外企和私企员工,可通过 薪酬或纳税来替代职称条件,最近连续3年在上海缴纳社会保险基数高于上海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 倍以上或最近连续3年计税薪酬收入高于上年同行业中级技术管理技能平均收入水平的,可以不受专 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等级的限制。符合条件的农民工也可提出申请,尤其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紧缺 急需的先进制造业中骨干企业的蓝领工人。
3.阳光操作:审核通过名单将在网上公示
为体现申办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和申办的透明度,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及时将审 核通过的人员信息在政务网上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无异议的,出具《持有〈上海 市居住证〉人员办理本市常住户口通知书》及相关证明。
4.适用人群:3 000人符合申办条件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叶明忠表示,自2002年6月上海试行居住证制度以来,至今办理人才类居住 证的巳达27万人左右,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且至今有效的约有3 000人。叶明忠称,此次居住证 转户籍试行办法将试行3年,2002年至2004年办理居住证且符合转办申报条件的,在试行的3年内预 计不会受到总量的限制。3年后符合申报条件者人数可能会增加,届时或综合各种因素做一些总量控 制的要求。
该细则的公布标志着上海居住证持有人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受理工作进入操作阶段,也意味着上海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实施,也将为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开启一个新的起点。
四、各地户籍制度改革新举措
1.广州分批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继2009年5月印发《关于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实施意见》的第一批5个配 套文件后,广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第二批7个配套文件。2010年起,各区(县级市) 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参合农民年人均250元以上,参合农民在村卫生站看病减免收费。交通方面,将 逐步撤销城乡结合部开放式收费站,扩大城区路桥隧道车辆通行费年票制范围。
广州分步实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一是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登记为广州市居民户 口,形成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各配套政策相关职能部门,对原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人员在社 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集体土地等制度方面加注相关标志。待各项配套政策全都实现一元化管 理模式后,由公安部门取消农业及非农业户口人员标志,真正达到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模式。
全市5个行政区和两个县级市分三批次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南沙、萝岗区为第一批,白云、番禺、花 都区为第二批,增城、从化市为第三批,分别在1年、3年和5年内推行。
2.重庆大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从2010年8月15日开始,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重庆此次大手笔推出的 两年300万、十年1 000万的农民进城计划,将成为几十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规模最大、配套制度设 计最完善、影响最深的一次实践。重庆市40个区县(自治县)及相关市级部门将分别设立咨询转户点, 现场办理农民转户手续。同时全市807个派出所今日也将取消周末休假,接受群众咨询,提供办理转户 申请等服务。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形象地比喻:在这次户籍改革中,进城农民将穿上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 疗“五件衣服”,同时脱掉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脱掉的这三件衣服核心是“土地”,土地 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重庆1 000万农民进城过程中,政府支出巨大成本,体现出政府执政理念的巨大变化。据重庆市 综合测算,让1 000万农民进城至少可以为重庆带来三方面的收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