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资料反映出我国现行户籍制度强化了城里人和乡下人的身份色彩,对城乡区别对待。主要表现 在:首先,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平等,如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医疗保险;其次,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再 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住房问题上受到歧视;最后,人身损害赔偿的两个标准。这种差别阻碍了人口 流动,不利于城市化进程。
2.第一,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户籍管理立法步伐。尽快把“迁徙自由”重新写入宪法。
第二,根据我国的国情,主张农民工首先要在放开的县以及所在镇解决户口。对于大城市,还是应
该根据城市的承载能力,逐步地先解决那些长期在城市工作、有固定职业、有固定住处、有稳定的收人来 源和社会保障的人员的户籍问题。
第三,加快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步伐,提高户籍管理的科技含量;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异。 逐渐实现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
第四,解决农民工遇到的现实问题,这最重要的就是农民工及其子女就业、义务制教育、培训都不应 该因户籍而受到歧视。
第五,采用身份证管理制度,由身份证承担所有与户籍有关的管理。除公安机关办案需要外,任何 组织和个人不得査阅他人的户籍档案。
第六,要维护农民工土地的合法权益,这最重要的就是指农民工进人城市,包括落户以后,他们是否 放弃宅基地和承包地,要由农民工自愿做主,而不能强迫。
拓展范文
城镇化新政重点应是户籍制度渐进式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户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果不解决将会影响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利于合理调动人力资源、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当 前,户籍制度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统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城镇化进程,进城农民工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中 国城镇化进程表现出“半城镇化”的特点。
第二,传统的户籍制度提高了城镇化的代价,农民工“候鸟式”的异地流动,阻碍了农民工的举 家迁移,由此带来一系列沉重的经济代价和社会代价。
第三,传统的户籍制度把城乡人口划分为彼此分割的、不平等的两大社会集团,加剧了城乡差 距,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改革户籍制度已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的关键是如何设计一条合理的制度 变迁路径,尽可能增大改革的收益,降低改革的成本,实现从传统户籍制度向新的管理模式的顺利 转换。我们认为,户籍制度的改革在总体上应是渐进式的,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稳步推进。
第一,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要因地制宜,立足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未来进一步 发展的方向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大、中、小城市及县城应实行不同的政策。对于大城市,既不 能关死城门,诸住农民进城,也不能一步放开户籍,让城门大开。应设立一种经济导向、人口素质 导向和社会规范导向三位一体的门槛条件,让具有在城市投资能力的、文化程度较高、具有从事非 农产业经验的农民优先进城。对于中等城市,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设置比大城市稍低的门槛条 件,允许有固定职业、在城市工作一定年限者取得城市户口;对于小城市,要向农民打开城门,对于县城和县城中心镇,则要敞开城门,让农民自由进城。通过这些门槛条件,调节农民进城的流量和流速。
第二,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要因人而异,着眼于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本身正在不断 分化的现状。通过放开户籍限制,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以及老一代农民工的“精英群体”率先实现 “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面临能力与期望的失衡,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难以准确定 位,这是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上必须面对的新课题。通过户籍制度改革率先实 现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给予其在户口、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使其与 城镇居民公平竞争,有利于防止贫困的“代际转移”。
第三,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要稳步推进,经过一系列过渡环节过渡到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基础的一元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改变以户籍作为社 会资源分配工具和公共服务享受依据的旧体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城乡一元的户 籍管理新制度。所以,改革并不是简单地给“一纸户口”,没有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待遇的户籍改革 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 镇居民,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改革户籍制度是促进我国 城镇化发展的需要,相信在中央及各地政府的努力下,一定可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 新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