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资源 中华民族智慧 文化意识 文化生态 人类社会的文明
世界文化多样性
『热点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
第二、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
第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四、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
第五、政府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
第六、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
二、意义及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三、对策举措
第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第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
第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
第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
第五、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
第六、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第七、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