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大学吴璟等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调查发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的可能性就越大。专家们分析了国内283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的业绩与升迁资料:如果一个市委书记、市长在任期内的GDP增长率比前任每增长一个标准差,市委书记升迁的可能性会提高4.76%,市长升迁的可能性提高10%。相反,如果市委书记和市长把投资用于治理水、空气、环保等领域,则平均每多投资一个标准差,市委书记升迁的概率就下降8.5%,市长升迁的可能性下降6.3%。
房价与官位成正比?其实,这种发展房地产提升官员政绩的观点,早已屡见不鲜,只不过并没有如此详尽的数据分析罢了。上月底,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就说过:楼市调控“从来没有提出把房价调下去,一直提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保持稳定增长,还有‘增长’两字呢!”
说起来,如果GDP依然是官员晋升的重要指标,那么地方政府发展房地产谋求政绩,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房地产不仅是地方政府提升GDP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多年来,房地产收入一直是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不久前,全国30个省份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地方财政收入继续下滑,但房地产创造的收入依然是财政增长的中坚力量,许多省份的房地产收入甚至超过了财政收入的一半。国税总局局长王军就曾表示,地方级税收收入中,房地产占比过高。
经济增长后劲越乏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便会更强,房价“越调越涨”怪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要说怪,只能怪一直传说要改革的官员考核机制,一直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北京房价领涨全国,于是首次听说北京市相关领导放下狠话:房价控制目标将直接挂钩相关负责人的“乌纱帽”,未达控制目标的区县相关官员将被问责。此为“房价与官位成反比”。虽然我们可以姑妄听之,但也不妨立此存照、拭目以待。
不管怎么说,这种由房价来影响官位的现象,都是不靠谱的。何况,相关调研还说到,投资环保等民生领域会降低官员升迁概率。这叫民意情何以堪嘛!无论是依据民主政治的常识,还是我国的宪法与法律,官员的升迁都应当由民意来决定。在现行体制下,应由党代会及人大常委会来决定官员前途,而不是房价或GD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