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游客徒手打碎故宫翊坤宫正殿一块窗玻璃,致临窗陈设的一座钟表跌落受损,随后该肇事游客被现场工作人员控制。
作为个案,游客过激砸窗貌似很小的一件事情,现实中该案最值得关注的点,其实不在于过激行为本身,而是在于故宫的玻璃为何那么容易被砸碎?众所周知,在过去的这两年,故宫经历过很多的“门”事件,比如“盗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解雇门”、“文物门”等等。巧合的是,2011年5月8日发生的故宫“盗窃门”,石柏魁的作案过程也有“砸玻璃”的细节,当时安防界一片哗然。两年过去了,为什么故宫安防体系还是那么落后,以至于经不起游客愤怒的一拳?
具体到个案,游客过激愤怒之举导致的危害尚小,可要是被“有技术含量”的江洋大盗们盯上,又该如何保护故宫文物?发生过轰动全国的“盗窃门”之后,故宫原本应该吸取教训,补齐文物安全防护短板;事实上,诸如“平安故宫”之类的行动,国家这些年也没少掏钱——保护故宫文物的玻璃,为何还是如此脆弱不堪?徒手就可击碎防护玻璃,在谴责无良游客之余,谁能说这不是因为故宫安防本身也存在严重漏洞?
故宫玻璃那么容易被砸碎,这当然只是一个安保细节,但是仅仅这个细节,就足以让人对故宫文物的安全产生担忧。当年的“盗窃门”之所以让人目瞪口呆,是因为石柏魁并非什么身轻如燕的现代时迁,却能轻易在故宫潜藏、盗窃直至后来从故宫安保人员眼皮底下脱逃。相比电影里的江洋大盗,石柏魁业余得不能再业余,他的成功盗窃,只能说明故宫的安防更加业余。
游客徒手击碎故宫玻璃致文物受损事件,无疑再次给故宫安防提了一个醒——这是一次黄牌警告!故宫安防还有多少安全隐患?不该只是媒体和公众这样发问,故宫管理部门更该反思自问。因为,如果亡羊都不补牢,反而任由犯过的错一错再错,再次亡羊也许就只是时间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