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完了白酒垄断反奶粉垄断,反完了奶粉垄断,发改委又把眼光瞄准了号称全球最贵的进口汽车价格垄断,因为“进口汽车在国内售价畸高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关注”。
在中国,哪个垄断事件不是长时间地引起各方关注的呢?进口汽车价格高,这是事实,但这么高的市场价格,其利润是否也高到畸形的程度?算一下账就知道:一辆奔驰350,国外售价56.5万元,国内售价139.8万元,国内售价是国外售价的2.47倍。但国内大量热销车型,像奥迪Q7等的排量都在3.0升左右,税价为车价的一倍左右。这样算来,国内售价在扣除税金的基础上,比国外多出50%的利润,回报之丰厚让人嫉妒。但是,如果单纯从利润环节看,投资大、成本高的境内4S店赚取比境外利润多五成的回报(其实还不止4S店这一个环节),扣除成本后的收益应该称不上畸高,否则也就不会有名车4S店破产现象出现了。
其实,目前在国内激起民愤的进口汽车价格“畸高”不是指销售终端利润,而是指整体售价而言。一辆在国外售价30多万元的车,凭什么到了国内就变成100万元?是中国人更有钱还是中国人真傻到可任意愚弄的地步?两者肯定都不是。看看上面的数据:汽车在进入中国过程中,光税费一项就导致汽车价格增加了一倍。把这一项降下来,再控制制造商或代理商价格垄断会容易得多。
但税费能降吗?中国的进口汽车与国外不同,中国进口的车大多是名车、豪车,严格讲应该列入奢侈品范畴。没有哪个国家会降低税费鼓励奢侈品消费,相反,任何国家对奢侈品消费都会增加税费。既然税费不能降,剩下的就只有流通环节了。境外品牌汽车为什么对中国区域定价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因为中国消费者向他们传递了无比强烈的消费信号。某品牌豪车供应吃紧的时候,一些钱多的中国买家不是等待,而是以竞价方式高价购车,一辆售价100多万元的车,买者动辄自愿“溢价”十几万元、几十万元。面对如此踊跃、急迫、生猛的中国消费者,制造商或代理商有什么理由不为中国制定“量体裁衣”的价格定位?在中国人每年豪掷数千万元的奢侈品消费中,如果按照性价比和利润幅度计算,比进口汽车价格更畸高的东西比比皆是。
反对垄断,国际惯例是首选进口垄断产品。由于历史和国情原因,中国反对垄断尤其是国内产品价格垄断的难度更大。将反垄断的利刃对准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固然让人欣慰,但“中国式暴利”不仅表现在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上,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价格垄断才最冷暖关情。比如油价、电价、房价,当反垄断的旗帜指向这些的时候,民众才会给出更多由衷的掌声。至于奢侈品,那毕竟不是大众阶层消费的东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