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在长沙市某公交上,一小女孩向司机问路下错了站,因担心孩子走丢,司机在征得全车乘客同意后调头去接孩子。接到正在站点哭泣的小女孩后,司机说,“小朋友,对不起啊,叔叔错了,让你早下了一站”。此微博引发热议并被大量转载。大家纷纷称赞该司机是“中国好司机”。(8月18日北京青年报)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左右,找回来的大概只占到0.1%,庞大的失踪儿童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悲剧性的家庭故事。尽管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值得斟酌,但儿童失踪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却是事实。可以想象,一个5岁的儿童,懵懵懂懂、涉事不深,在大城市里,即便只是下错站,独自一人的她也可能因此“失踪”,进而给整个家庭带去很大困扰。事实上,司机掉头找到儿童时发现其正在无助地哭泣,已经透露出了一种隐忧。
令人欣慰的是,下错站的女童碰上了一位“中国好司机”(包括同意掉头接孩子的全车乘客),后者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换位思考意识,传达着真善美的价值判断,弘扬着社会正气,甚至可以说正是他们所保持的纯真良知和践行的质朴信仰,绘就了一个时代的道德底色。
也许有人会说,儿童下错车站,司机掉头接回儿童,这桩事算不上什么大事,助人为乐、帮扶弱小,本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类似的事在社会上发生其实很多,何须如此大张旗鼓地褒扬?但不得不说,在物欲喧嚣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德存量已然逐渐减少,这个方面,能找出太多例子证明精神荒芜、信仰萎谢、价值凋零——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即便是很多习惯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的所谓的高素质群体,他们面对一些“善小”,也未必就真有勇气、有动力去作为。
真正对人民对社会有贡献的好人,未必需要经历特殊关口的考验,也未必非得做出舍己救人的壮举,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坚守底线、为善去恶,我们的社会就一定能构筑起更为坚实的道德底座,焕发出更有底气的道德自信。比如干部不贪,会计不做假账,记者不说假话,企业不卖假货……“中国好司机”将一个5岁的女童送到站,避免因为自身失误而对乘客造成伤害,就是坚守了这种职业底线。
事实上,中学生无意刮车留字条后获司机谅解、重庆一公交司机抱身患残疾的乞丐上下车……正是这些最真实的凡人、最微小的事迹、最朴素的画面,往往最容易让温情被瞬间定格,直抵心灵深处——女童下错站公交司机掉头找人之所以成为热点,在网络人际传播中不断扩散,正反映了当下人们对于这种正能量的认可与尊重,抑或是一种需要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