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客机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失事起火,浙江少女王琳佳和叶梦圆遇难。中国青年报记者在《花谢旧金山》的报道中记述了这两名女孩,没想到也点燃了舆论大火,记者甚至因此被“搜索”。
导火索出自这么一段描述:“如果她们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在关注她俩,王琳佳也许会惊喜地睁大了眼睛,笑眯眯的,而叶梦圆也许不敢相信地跳了起来。”
这段描述的新闻背景是:7月7日,拥有928万多名“粉丝”的蔡奇在微博上发出了两个哭脸图形,悼念两名遇难女生。
能得到“粉丝”众多的组织部部长的关注,在那位记者看来是一件无比荣幸的事,荣幸到能让女孩“惊喜地睁大了眼睛”、“跳了起来”。
这种仰视高官的描述很快引起人们的强烈批评,以致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出面表态:“行文确实不妥,已删除电子报里的这一段,并诚恳接受所有的批评。”
两位花季少女遇难后,千千万万的人都表露了沉痛的心情,为什么偏偏只有部长的表露才能让两位女孩“惊喜地睁大了眼睛”、“跳了起来”?
显然,这一假设透露了记者的潜意识:官位越高,级别越大,越能激发两位女孩的欢心。
尽管蔡奇部长以开微博展示了比较开明的形象,并得到许多网民的关注,但作为中学生,她们可能会崇拜明星,却未必会像大人那样关心和仰望省里的组织部长,而“粉丝”多少,也未必完全与知名度有关,她们甚至未必知道蔡奇是谁。
中青报那位记者做出如此的假设,实际上是尊上心理的代入,是权力崇拜的移情。也就是说,记者自己认为被高官关注是一件足以令人“惊喜得跳起来”的事,于是把这种心理代入别人的心里,把这种权力崇拜的感情转移到别人的身上。
这样“代入”和“移情”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也出现过。当时,山东作家王兆山在看到领导关心灾区人民后,写成一首以另一方式流传千古的诗,其中就有“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的“名句”。
比起王作家为13亿人民代言“纵做鬼也幸福”,中青报那个记者的代言量显然要少得多,但记者是客观记录者,不是代言人,更不能未经授权就为别人代言,哪怕是以假设的方式“代言”。
这么一段描述却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引爆点是“部长”。这一反响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量,我们不但要从中检视记者的报道姿态,更要从人们的强烈反应中洞察官民关系的状况。
其实,高官关心民众生命,在当前情境下确实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尽管记者因为在称道时的姿态过于仰视、措辞过于肥腴而招人反感,但这不是反感的唯一原因——假如我们的官场少出一些丑闻,那么人们对记者的批评或许只是技术性的批评,而非情绪化的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