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二,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显不足。对信息产品而言,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供给能力,能够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各类产品,如2013年上半年,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国内总出货的77%,华为、联想和中兴进入了全球前10名。但我国信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国外,产品利润率低,总体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创新能力和发展主动权不足。比如,今年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苹果和三星两家企业瓜分了全行业100%的利润。
信息服务方面,我国企业呈现了很强的本地化创新优势,本土企业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各类主流应用中均占据主导地位,为美国以外全球独有,一些应用如微信等已展现了很强的创新特色。然而,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跨行业应用创新的进入壁垒过高,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数据资源未能有效开放共享等深层次问题制约了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瓶颈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和城乡信息消费水平差距大,特别是农村、中西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和释放信息消费潜力还存在产品与服务价格、技能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瓶颈四,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还有待完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需求培育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促进信息消费的需求,鼓励信息消费的安全可信网络及服务环境、电子商务配套体系环境等尚需加快改善。
促进信息消费政策重点
按照国务院部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促进信息消费:
其一,增强信息消费的供给能力。从制约信息消费的关键环节入手来提升供给能力。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完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移动通信特别是4G发展、全面推进三网融合作为关键举措。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明确了宽带发展目标、路线图、任务和保障措施,将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提供强有力保证;而发放4G牌照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二是信息产品的供给能力,侧重在三个方面,针对信息产品中应用最为广泛、发展空间最大的智能终端,着力创新发展,尤其强调终端与服务的一体化和产业链的协同协作;针对制约我国信息产品的关键瓶颈环节,着力增强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等基础性产业创新能力;针对信息消费的相关软件业基础,着力提升支撑服务水平。
其二,通过创新信息服务来培育消费需求。从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和发展信息消费内容入手,发展当前创新最活跃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服务,提升数字文化内容消费水平和供给能力,加强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建设,加快发展我国自主的北斗导航技术、产业和服务;从继续扩大电子商务规模、提升应用水平入手,着力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发展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和跨境电子商务,解决电子商务交易、发票等问题。
其三,通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扩大信息消费需求。公共服务信息化既是信息消费的重要来源,也对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着力解决信息消费中面临的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问题,尤其是推动政府、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信息资源开放开发和社会化利用;二是利用国家“信息惠民”等工程,重点提升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就业、社保医保、食品安全、广播电视、农村综合服务等民生领域的信息服务水平;三是通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其四,建立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建立信息消费信心。
一是强化以改革思路促进信息消费。尤其是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来激发信息消费的市场活力,并提出了“先照后证、宽进严管”思路,以降低企业门槛;并通过改进和完善电信服务,进一步促进市场开放,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二是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改善融资环境。财税政策方面主要是利用好现有政策,落实对信息消费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融资方面,主要针对信息消费特点,加强对互联网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三是加强配套制度建设。重点包括与信息消费相关的商标、消费者权益保护、标准化、著作权、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商用密码管理等法律法规建设,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及信息消费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