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1点多钟,家住南京中山北路348号的吴老太报110称,家里有灯的地方都被人放了炸弹。民警接警后到场发现,炸弹子虚乌有。原来,老太太因独居孤单,报警只是想和民警说说话。(9月10日《扬子晚报》)
空巢老人的产生大多与子女离家有关,一指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则是有儿有女但与其分开居住。不管是哪个种类,都对老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成为他们的共同难题,同时又面临着精神层面孤独寂寞、思念儿女的精神空虚,两方面交融最终导致老年人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老有所依是近两年来经常被提及的社会话语,如何落实好却一直是一个社会谜题。有些人以为,老有所依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物质条件,房子、车子、票子“三子”齐全即是最大的孝顺,最终将老人家“丢”在家里一个人独守空房,却不知老人最在乎还是儿女们常回家看看,抑或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简单的曲解老有所依变成老有所“居”,最终空巢老人自然也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赡养老人,不仅需要“物质赡养”,更要“精神赡养”。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之中,赡养老人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弱,对子女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强,需要得到照顾,否则身体心理都无依无靠状态下,“空巢老人”将会陷于双重危机之中。
早在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在面对老龄化时代到来之前,为“空巢老人”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丰富他们的生活,让老人安享晚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