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3年 3 月28 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有一场大型招聘会。刚在上海参加完一家公司
面试的岳伟坐高铁赶回南京,到达仙林时,招聘会已近尾声。岳伟辗转南京、上海、无锡等
地,参加的大型招聘会已不下十场。
大学四年,孟佳在大大小小的媒体发表了不少文章,是学校有名的才女。可毕业于 985
高校的她,往往在面试后就没了消息,有的甚至连资格筛选都没过。
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现场上,可以看到不少2013 届的应届毕业生,对于 2013年的求职状况,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感觉今年工作特别难找!一份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 2013 届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该机构从 2012年 12月 12 日开始到2013年 1月 11 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因此,2013年在网络上被戏称为 “史上最难就业季”。
每年的毕业季,毕业生总面临着许多选择。出国、考研、公考、求职,不管是哪一条路,在 2013 年的毕业生这里,似乎都显得比往年要难。自动化专业的吴同学告诉记者,他们有不少同学是因为今年就业形势差,转去考研,全班 57人有 30人考研,结果今年考研竞争尤为激烈,不仅分数线比往年高了30来分,而且 1600多人里只招 100来个人。 “考研结果出来后,没考上的同学,又转去找工作。”吴同学说,从考研结束后,他一直忙着找工作,到目前为止也就拿到了3个录用通知。“有家深圳的工厂,待遇不错,但是是去做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我觉得发展前景不大,所以还想再看看。”
【标准表述】
[现象分析]
产生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非常多,既有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的主观原因。
主观方面一是大学生缺少就业前期规划。未能充分利用好大学时间,缺乏目标定位,导致临近毕业匆匆上马,临时抱佛脚再穿梭于各大招聘会现场;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未能转变。多数倾向于稳定、高薪、自由的职业,或者是希望进入各大编制内,不能踏踏实实从基层干起。
客观方面原因较多。一是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多。每一年都有未就业的大学生,都会加大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这与国家这些年大学扩招,普及高等教育有一定关系。
二是用人单位的岗位供给量下降。中小企业虽然灵活机动,但是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冲击,尤其是新兴产业,岗位往往会被缩减;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一般处于稳定状态,提供岗位较之小型企业反而有所不如。因此,社会提供的总体岗位处于下降趋势。
三是企业往往选择快餐文化。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心态较为浮躁,很难培养起对一个企业的归属感,所以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这又加剧了大学生毕业难这一现状。
四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第三产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集中领域,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未能跟上毕业大学生的人数规模,同时高层次服务业发展严重停滞。
[对策分析]
欲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学生多方努力,共同解决。
一、政府应加大产业转型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重推动高层次服务业的优化发展,向制造业进行渗透,创造出更多的产业部门,提高就业吸纳能力。
二、企业应转变用人观念。尤其是大型企业,应敢于招聘应届毕业生,推行企业文化教育,增强新入职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三、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就业目标。应届大学生应树立敢于拼搏,甘于在基层奋斗的就业观念,不应过分追求编制内工作;在校大学生要有危机意识,结合自身特点,提前明确就业目标,并为此做出规划。
[可用名言]
李克强——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是为了扩大就业。
库兹涅茨法则——产业结构转变可以带动就业结构转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