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在北京发布。其中指出:五年来,我国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发展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由2007年的24721元增加到2011年的41799元,增长了69.1%。(10月11日 《京华时报》)
与2007年相比,国家经济增长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无疑也增长了。但2011年就已达41799元的结果,却着实让不少人惊诧,感叹自己成了“拖后腿”的。“一月工资1500元,一年4万多元是咋来的?”网上诸名此类的感慨并不少。
事实上,每年都有一些组织和机构发布类似的调查报告和蓝皮书之类。每次发布之后,也都会迎来嘘声一片。因为平均数代表不了每一个人,套用网络上的一首打油诗来说,叫做“张三工资40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下来算一算,人人都有4万元。”相信感觉“拖后腿”的网友,都是张三之外的那“九个邻居”。
另外,相关统计与调查牵连到一个样本和误差的问题。这其中不仅有地区之间的不同,也有收入高低不同,不同人群抽样多少的差别等。总之,在没有条件也不可能将13多亿人都按实际情况统计进去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家统计局,还是社会统计机构,其所算出来的平均工资,都难免有所偏颇。
所以,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均工资41799元,充其量只是一个略具参照意义的统计数字。高于这个数,不必太欣喜,低于这个数,也不必太当真。想提醒一些热衷于发布此类统计数据的组织或机构,从事调查研究多点严谨和科学,少弄出一堆意义不大、遭人质疑的平均数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