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河北定兴某企业来了6位调研实践的“社会学专业大学教师”。他们自带被褥和洗漱用品,与青年工人一起住宿舍,一起吃食堂,一起参加劳动,一起聊天散步……直到离开之前,他们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解决问题,青年们才发现:“大学教师”原来是团省委干部。
先“隐”后“亮”,隐去身份、隐去职务,以普通青年身份融入普通青年之中,与青年同学习、同劳动、同生活,这是团省委开展的“一融三同”活动的新颖做法。当前,不少团干部都是所谓的“三门”干部,存在“骄娇”二气、“漂浮”之风。如何让他们除浮躁、接地气、聚人心?如何避免活动“被安排、被设计、被导演”?最好的办法就是真正到基层去切身体验,处理好“隐”与“亮”的关系。
与青年“一起苦、一起干、一起过”,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的要求所在。通过“隐去身份”,我们的团干部看到了不一样的基层,社会上总有80后、90后政治意识淡薄的刻板认识,实际交流中发现,大多数青年工人并非没有组织归属的愿望,只是不知该如何实现。与青年为友,团干部才握准了脉搏,收获了真知。
问计青年,须善用他们欢迎的话语体系与交往方式。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来保障与青年、与基层零距离的“亲密度”。在传统的调查问卷、座谈会的基础上,开通微信平台和QQ群,进行实时互动沟通,并在活动结束后继续同920名普通青年保持联系。“知政失者在草野”,同青年平等交流才能听到心里话,捞上来“真经”:比如返乡大学生创业需要哪些服务,流水线上的青年工人有什么困惑,团的组织覆盖怎样跟上青年流动的步伐……
青年对我们有高度的认同,我们的教育引导才有说服力。这种认同,不仅取决于倾听的耐心,更在于从学习成长、创新创业、婚恋交友、社会融入等方面真心帮助他们。“亮明身份”之后,我们团干部帮助大学生寻找心仪工作,整合人财物资源支持农合组织服务青年,现场协调解决农村青年缺乏文体活动场所问题,与基层团组织探索成立创业基金,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青年创业,以竭诚的服务让自己成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铁肩膀”。
青年的梦,是中国梦最绚烂的一页。为他们编织好这个梦想,我们的工作必须标定好“扎下去”与“捞上来”两种坐标。“扎下去”,要克服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形式主义。“捞上来”什么更关键。是小鱼小蟹,是沙子泥土,还是仅下去把水搅浑了一下就上来了?不应忘记,我们带着问题“扎下去”是为了解决问题,要“捞上来”更有价值的思考,“捞上来”系统的理性认识,真正达到推动工作的目的。
与青年的距离再近也不算近,与青年的联系永远也不能止步。从民营企业到村镇社区,从人才市场到留守儿童,有青年的地方,就有青春的梦想,就有我们工作的拓展空间。接触“方方面面”的青年,了解青年的“方方面面”,服务青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