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校 - 面授 - 团购 - 书城 - 视线 - 模拟考场 - 考友录 - 论坛 - 导航 -
首页考试吧论坛Exam8视线考试商城网络课程模拟考试考友录实用文档求职招聘论文下载
2013中考
法律硕士
2013高考
MBA考试
2013考研
MPA考试
在职研
中科院
考研培训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四 六 级
GRE考试
攻硕英语
零起点日语
职称英语
口译笔译
申硕英语
零起点韩语
商务英语
日语等级
GMAT考试
公共英语
职称日语
新概念英语
专四专八
博思考试
零起点英语
托福考试
托业考试
零起点法语
雅思考试
成人英语三级
零起点德语
等级考试
华为认证
水平考试
Java认证
职称计算机 微软认证 思科认证 Oracle认证 Linux认证
公 务 员
导游考试
物 流 师
出版资格
单 证 员
报 关 员
外 销 员
价格鉴证
网络编辑
驾 驶 员
报检员
法律顾问
管理咨询
企业培训
社会工作者
银行从业
教师资格
营养师
保险从业
普 通 话
证券从业
跟 单 员
秘书资格
电子商务
期货考试
国际商务
心理咨询
营 销 师
司法考试
国际货运代理人
人力资源管理师
广告师职业水平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会计从业资格
基金从业资格
统计从业资格
经济师
精算师
统计师
会计职称
法律顾问
ACCA考试
注册会计师
资产评估师
审计师考试
高级会计师
注册税务师
国际内审师
理财规划师
美国注册会计师
一级建造师
安全工程师
设备监理师
公路监理师
公路造价师
二级建造师
招标师考试
物业管理师
电气工程师
建筑师考试
造价工程师
注册测绘师
质量工程师
岩土工程师
暖通工程师
造价员考试
注册计量师
环保工程师
化工工程师
给排水工程师
咨询工程师
结构工程师
城市规划师
材料员考试
监理工程师
房地产估价
土地估价师
安全评价师
房地产经纪人
投资项目管理师
环境影响评价师
土地登记代理人
缤纷校园 实用文档 英语学习 作文大全 求职招聘 论文下载 访谈|游戏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 > 申论热点 > 北京 > 正文

201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建设绿色中国

来源:考试吧 2013-10-28 15:27:25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现代化建设之中,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共赢。

  ——李克强

  现在我们的态度是如果对污染严重的,宁肯牺牲GDP也要保障我们的环境友好、生态美丽。

  ——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

  [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内容非常丰富:从价值取向看,必须树立先进的生态伦理观念。人类是自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规律,推动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生态文明理念牢固树立,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要素。从物质基础看,必须拥有发达的生态经济。从激励与约束机制看,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从必保底线看,必须保障可靠的生态安全。从根本目的看,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长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保障举措等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完整的认识成果,其核心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以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方能化逆为顺、举一反三、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只有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共中央明确把建设生态文明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将生态文明纳入其中,既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又充分显示出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反映出我们不只是想着创造当代的政绩,还要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着想。

  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涵盖了全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涵盖了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文明观的核心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类理解。一是生态文明的提出,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强调发展要满足人的需求、重视人的因素,将最终成效落实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二是我们的发展必须走文明发展的道路,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的保护,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上,无论是从发展的质量还是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讲,都必须走这条路。提高到“文明”的高度,是科学发展观在这方面的升华。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

  五、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对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稀缺性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出于全球环境保护的需要,生态化设计、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已成为国家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深深意识到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会受到最严重的威胁。生态文明将人类发展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生态环境已无国界,生态问题已经是每个国家、每个地球人都应首要考虑的大前提。

  [原因]

  一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根本缺陷。工业化与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有直接的关系。工业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工业化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传统工业的根本缺陷有两个方面:一是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再生产能力,二是忽视了自然环境对废物有限的降解能力。这两大缺陷通过某些社会机制急剧放大,成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根源。

  二是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在20世纪,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规模。在这个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把传统工业的缺陷也推向了最大化。大量生产体制是与资本逻辑相适应的生产体制,大量生产、大量耗费、大量废弃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为了支撑工业化生产,资本逻辑创造并主导了大量消费、过剩消费、用过就扔、一次性消费、大量废弃的消费理念,推动了资源浪费、工业和生活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加速度破坏。

  三是市场机制缺少考虑环境因素。居于主流地位的经济学把环境看作不言而喻的前提,并没有把环境因素看作生产成本。如果把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造纸厂、化工厂等企业的产值是一个很大的负数。市场机制只考虑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却根本没有顾及第三方的利益。

  四是单向放大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服从于大量生产和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使其负效应急剧放大,服务于利润至上的高新技术并不能用来解决环境问题,反而成为破坏环境的帮凶。

  五是追求享受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质享受引发了人们的物质贪欲。物质第一、享乐至上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在舍命般地追逐财富,贫富悬殊更加刺激了人们的致富动机,舆论和媒体则推波助澜,一个又一个富豪排行榜无不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成为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攫取、大量浪费和大量废弃的价值支撑。

  六是片面的经济增长模式。总量型、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粗放型的经济。特别是在过去较长时期内的单一的“GDP”,成了衡量评价地方经济的标准,助长了滥挖、滥采、滥排、滥放之风。

  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伦理。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控制、支配、改造、利用的思想,是环境破坏生态危机在认识论上的总根源。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在于,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试图主宰和改造自然界,因此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

  [措施]

  一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深刻揭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我国已经到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需要把节约环保与调整产业结构、污染防治与企业节约增效、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扩大内需、生态保护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结合起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二是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路子。实践证明,这条老路在中国走不通,也走不起。比如,一些地方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谈污染,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探索和实践环保新道路越主动越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就越明显越持久。

  三是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国民经济体系。

  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要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快形成节约环保的技术和生产体系,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是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既要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又要为人民健康增添保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更要密切关注和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切不能放松对生态环保的要求,努力不欠生态环保新账、多还旧账。

  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大气、重金属污染等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还不少,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要确保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集中力量优先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五是不断完善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资源环境经济配套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要加强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2014北京公务员申论热点:10号线故障凸显成长烦恼

  201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打击医托

  2014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不友好城市榜”

文章搜索
在线名师 1 2 3 4
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申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长期从事公务员...详细
公务员考试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公务员考试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公务员考试网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