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
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促进信息消费,并认为这是一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
初步测算,2012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9300亿元。在上述消费中,信息产品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新型产品以及信息服务消费是当前增长最快且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其规模2012年已达到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此外,除了直接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消费外,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平台也为信息消费乃至传统实物消费注入了新的动力,深刻变革了商业模式,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促进了消费持续增长;201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8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1.3万亿元,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
【标准表述】
[意义]
长期看,信息消费将有力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信息消费将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信息消费所形成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等市场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创新最活跃和增长最快的领域。更为关键的是,强大的信息消费需求将使我国的市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升级。
从目前看,由于产业融合发展和垂直整合的新趋势,产业链领导力正逐步向服务端迁移,消费市场对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甚至对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性技术创新也产生了很强的带动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在智能终端、移动操作系统、终端核心芯片、云计算等领域的突破已显现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信息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带动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也意味着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信息消费所承载的新型商务、支付等模式将极大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推动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向价值链高端的迁移;信息消费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源将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要素,并将促进社会资源的网络化动态优化配置,推动知识共享和科技创新,使经济增长的来源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此外,扩大信息消费也是推动创业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时下,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已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乃至现代农民拓展新型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而且,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出行等民生服务的深入结合,不仅扩展了信息消费的需求来源和规模,也很大程度延伸了服务范围、扩大了服务人群、创新了服务种类、提升了服务质量,利用信息化手段有力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困难]
第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宽带网络能力不高。扩大信息消费需要一个质优价廉的宽带网络设施,而我国在宽带网络能力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显不足。对信息产品而言,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供给能力,能够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各类产品。但我国信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还依赖国外,产品利润率低,总体还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创新能力和发展主动权不足。
信息服务方面,我国企业呈现了很强的本地化创新优势,本土企业在国内互联网市场各类主流应用中均占据主导地位,为美国以外全球独有,一些应用如微信等已展现了很强的创新特色。然而,信息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缺乏、跨行业应用创新的进入壁垒过高,政府及公共部门的数据资源未能有效开放共享等深层次问题制约了信息服务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第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和城乡信息消费水平差距大,特别是农村、中西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和释放信息消费潜力还存在产品与服务价格、技能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四,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还有待完善,市场准入、市场监管、需求培育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不能完全适应促进信息消费的需求,鼓励信息消费的安全可信网络及服务环境、电子商务配套体系环境等尚需加快改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