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引擎动力的悄然切换,折射转型发展的成就。
消费领域,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大众消费在其中成为主力。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及时跟进,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与模式,信息消费、旅游休闲、网络购物等一片火热。
投资领域,民间固定资产活力舒展。这一年来,加快放开对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打破制约民间资本的“玻璃门”、“旋转门”和“天花板”,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快于第二产业。
出口领域,加工贸易转型迹象日趋明显,开始从以往的低附加值环节向高端环节延伸,逐步实现从委托来料加工为主向自营进料加工为主运作方式转变。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下降,进口替代能力增强。
甩掉包袱,活血排毒。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新跑道上,中国经济开启了朝向“升级版”的新征程。
促改革,完善体制激发社会活力
攻坚期的改革,形势复杂,骨头难啃。这一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反复强调、系统阐述,“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凸显深化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激情和希望。
这一年的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在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上加快了步伐。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方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
“壮士断腕”般的自我革命,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深谋远虑。新一届国务院组成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把转变职能作为第一件大事,目前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宏观调控的“当头炮”。
放手,为企业腾出了更大空间。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600万户小微企业从中受惠,年减负近300亿元;部署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放开除个人房贷以外的贷款利率管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
政府华丽转身,市场活力迸发。改革激发了创业热情和民间投资的热潮。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
这一年的改革,以更好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为重要取向,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更加紧随市场“无形之手”。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实施阶梯电价,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倒逼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领域,引入市场力量的“活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项目建设与运营。
这一年的改革,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诞生刚一月有余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正成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坐标。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平稳扎实落地、积极效应初步显现: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金融等服务业六个领域扩大开放,一个个国际知名企业接踵而至。
2013年,中国经济在改革中提质增效,交出一份稳中求进、转型发展的精彩答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