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的脚步越来越近,许多考生在申论的复习方面已经进入了后面的冲刺环节,那么热点预测就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热点的复习可以帮助考生弥补前期准备的不足。同时,在考察相同主题的情况下,还可以充实大家文章写作的内容。今天,我们就重点给考生准备一个方面的热点知识——关于农村经济发展。
背景导入:
我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任务还很重。显著的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收入差距、城市化滞后、城乡劳动就业不协调、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农民市民化缓慢、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等方面的矛盾与问题严重阻碍着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顺利实施。日益严峻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最大的障碍,我国城乡差距大是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关键所在。
问题链接:
材料一:《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指出:中国农民依然缺乏长期的、完整的、有法律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对农村乱收费和农民不合理负担居高不下的问题依然没有治本之策;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生产、势单力薄,谈判地位低,信息不灵,在交替出现的“买难”和“卖难”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遭受巨大的利益损失;农村金融抑制现象依然存在;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日益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又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体系,依然没有破题;城乡分割体制依然没有彻底冲破,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依然缺乏平等的地位;等等。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深化,日益触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深层的利益结构,日益要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形成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习近平指出,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是促进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选择;是在坚持和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政府转变农业管理职能,有效落实对农业农村的支持保护政策的一种有益尝试;是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谋求自身发展壮大的一条现实途径。我们一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扎实推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的发展。
原因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的总体状况堪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弱势地位明显,社会稳定面临考验;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大,弱质特征凸显,产业结构难以优化升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弱化趋势尽显,城乡矛盾更加突出。
对策解决:
第一、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在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
第二、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动员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方面人才下乡进村,直接为“三农”服务。
第三、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
第四、必须深入推进城乡配套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农地经营、集体林权、农村金融、农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挖掘农业自身潜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促进城乡互通、开放、融合的体制机制,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公共服务方面推进现有制度的城乡接轨、城乡融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