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分析】
一、问题
模拟试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1-5”,分析指出材料中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产生的原因。(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篇幅不超过 300字。
【参考解析】
1.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和大学生家长对就业的期待和社会需求存在巨大矛盾。
2.高等教育质量无法保证。生源大幅增加后,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很难得到保证。
3.屡屡出现的“拼爹门”、“关系户”以及“萝卜招聘”等,造成就业不公的现状。
4.高校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快速发展,转型速度加快,人才需求变化很快,使得高校课程教学设置并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5.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严重影响教育公平。
6.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城乡在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上差异大。
这些,都让各界对高等教育日渐失望,渐生“读书无用论”。
二、意义危害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300字篇幅,请分析“穷二代”现象的危害。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穷二代”现象的实际上是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最终影响到社会稳定。
2.进一步导致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
3.影响收入,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4.让各界对高等教育日渐失望,渐生“读书无用论”。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30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从根本上改善“穷二代”、“读书无用论”这种现象?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解析】
1.政府应当加速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他们在城市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2.加大目前很多积极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制度设计的实施力度,提高执行力。例如严格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等,但当务之急要强化实施。
3.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对就业“关系户”的惩罚力度。
4.政府应该加强对“穷二代”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拥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长。“穷二代”要调整好心态,不能只会抱怨、应该更加积极,“穷二代”更应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评论文章精选】
高考日:谁在让寒窗苦读变得廉价?
今天,2013年高考如约而至,全国共有912万考生进入考场,迎来人生的这场大戏。我们在这里衷心地祝福各位考生们顺顺利利,从此踏上心仪的理想的人生旅程。
然而,种种不太和谐的声音也随着高考的临近日益增多。近日,一则北大卖猪肉校友陆步轩关于高考的一些言论《我们那会儿纯粹裸考最公平,现在日渐进入拼爹时代了》,引发许多网友的关注。陆步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那一辈流行的是“知识改变命运”,以后到现在就不是了。
对于“知识”或者“教育”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我们先前已经有过详尽的论述(见光明网评论员文章《相信“教育改变命运”的人请举手》)。知识和教育在多元化的社会体系中,逐渐受到源自经济和政治等较易世袭的力量的冲击,这大概就是陆步轩所谓的现在“日渐进入拼爹时代了”的意义。如果真是这样,这对每年成百上千万考生,对整个高考制度,以及为了高考而准备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学习,就是个极大的不公平和伤害。
是我们的高考变了吗,不是的。前些天有一个新闻《福建南平高考生集体撕书减压 碎纸片铺满操场》,我们实在很难对这群孩子批评什么。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昨天。只不过当时我们采取了稍稍理性的做法:把书卖了,换回两个大西瓜。还有一些新闻,说某地考生高考前集体拜文曲星,或者集体去孔庙祈福等等,这和我们当年高考前全家人的各种祈祷又何尝不是依稀相似。
至少从这些点看起来,我们的高考制度,以及高考前寒窗苦读的生活,正在任凭外界风云变幻,超稳定地一代代薪火相传。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日新月异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当中,能保持如此一份稳定和持久实属不易。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仅此一点,高考及高考之前的生活,对于我们民族崇尚教育、崇尚学习的精神的维系,便功不可没。
然而,高考以及高考之前的寒窗苦读,其功效和边际效益正在日益降低,读书正在变得越来越廉价。就高考本身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制度,所以袁贵仁部长会说,我们不能取消高考,取消了高考,穷人更占不到便宜。然而,即便通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在公平公正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后面又能怎样呢?如今的大学,可不是像高中时候只要寒窗苦读、刻苦钻研就能赢得美好的结果;更不像改革开放前二十年一样,进了大学就几乎步入了人生成功的保险柜。
当农村孩子十年寒窗终于取得个不错的成绩之后,一进入大学,他才发现,自己放弃了一切,历尽艰辛苦读,而许多来自大城市和拥有各种加分的同学们,根本不知补课、晚自习、早起晨读等为何物。自己寒窗苦读的经验和经历,似乎给不了自己的大学生涯多少光彩,但生活的“寒”与“苦”,又让自己大学里的发展处处受限,于是终于“泯然众人矣”。对许多农村孩子而言,真可谓:自古英雄出高考,到了大学又惘然。这也大概就是为什么5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农村孩子放弃高考显示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的原因。
由此可知,高考及高考前的公平公正,正在受到大学及大学之后的种种不公的侵蚀。这种侵蚀的表现有很多:读书成本逐渐升高、个人发展更加昂贵、找个好工作千难万难……其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参加高考。据今天的最新消息,有专家称:“今年高考弃考人数或达百万,多是农村孩子。”这里面有小部分“富二代”的孩子去了国外,更多的是“穷二代”们直接进了珠三角或长三角的各种工厂。这些孩子们,与其说他们不相信我们的高考,更不如说他们不相信的是我们的大学,以及大学毕业之后的那个社会。
当然,机会处处有,不止在学校。逃脱了高考,也许别处的风景别样红;远离了苦读,也许思想解放的红利更丰厚。然而,丧失了对于教育、学习、文化和知识的信仰和追寻,受影响的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作为学校教育的终端和最后一环的大学,以及造就大学风气的整个社会,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