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生在山东青岛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目前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昨天上午,此次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给这一事故定了性——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杨栋梁指出,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
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石油一直都是机器的血液。尽管核、煤、风等也能给机器提供动能,但到目前为止,石油还是机器心脏的最大“血库”。实际上,这些物质所能提供的能量有多大,其潜在的摧毁力量也有多大。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它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这次青岛输油管线爆燃,石油也以最为暴虐的方式,表现了毁灭生命的力量。
在中国,石油并非第一次向人们示威。上世纪70年代,位于北京市房山县的燕山石化公司向阳化工厂就发生过一次大爆炸。1989年,也就在这个黄岛,储油罐区已发生过一场大火。由于储油罐连续爆炸,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差点把整个油港烧毁,造成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2010年至2013年,石化企业共发生至少6起重大事故。
有报道说,在建设黄岛经济开发区时,整个石油储运设施并没有被搬迁。这个新的开发区一开始就笼罩在危险的阴影下。在石油管线还没有被迁移的情况下,就在管线两侧建设了大量的商业和住宅建筑,这无疑是让居民生活在不定时爆炸的炸弹上。
对风险的估计不足,就必然缺乏处理事故的准备;当事故发生后,自然手足无措,处置不当。据悉,从原油泄漏到爆燃7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黄岛相关方面明知有危险,却未采取措施疏散群众。
在现代城市里,我们行走的脚下,我们坐卧的地下,都密集地埋藏着各种管道和电线。那些管道的出入口由于缺失了沙井盖,已经伤害了许多生命;煤气管道同样是禀性暴烈的“地下动物”,一旦缺乏关怀和善待,就可能引爆它们的烈性脾气;那些纵横交错的管线,一旦无法和睦相处,也都有可能大打出手,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
然而,在许多城市,管线的开挖与布设并没有科学的规划,甚至是想挖就挖想埋便埋,从而把许多道路时开时合如同拉链。而施工的过程总少不了电焊切割火花四射,谁都无法保证在哪天,一串星星之火闯入油管气管导致燃烧爆炸。
在只注重表面功夫的社会,“地下风险”一定会成为盲区。当大雨降临时,已经有多个城市暴露了“地下工作”的重大问题。现在,青岛输油管线爆燃,又以火爆的方式释放了来自地下的危险信号——城市地下问题不仅仅在下水道,还在“下油管”!而且相信也不仅仅在下水道“下油管”,还有可能在“下气管”……
来自地下的危险是最难发现、最难防范的危险。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地下危险一旦发作,其杀伤力将是格外恐怖的。因此在追究这次青岛油管爆炸责任中,应该严厉到能形成一种“爆炸式”警示,令城市管理者不敢怠慢“地下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