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消息说,航空、日化、汽车、电信、医药等行业正纳入国家发改委反价格垄断视野,成为重点监管对象。这对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无疑是一剂良药。
垄断被公认为市场经济的“天敌”。它妨碍了公平竞争,拉高了社会成本,降低了投资效率,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明确要求。
这几年,我国在反垄断尤其是价格垄断上频频重拳出击,释放出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把反垄断进行到底的强烈信号。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对国际知名的多家液晶面板企业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开出了总额达3.5亿元的罚单,这是我国首次制裁境外企业的价格垄断行为;8月,国内多家乳粉生产企业因违反《反垄断法》限制竞争行为共被罚6亿多元,成为我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
但也要看到,反垄断仍任重道远。当前垄断行为不仅广泛存在于银行、电信、石油、铁路运输等垄断性行业,而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前段时间,进口车销售备受指责,就是因为其存在明显的垄断嫌疑。同样的汽车,国内售价是美国或欧洲本土的2倍至3倍。为什么这样?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肇因不是关税过高,而是垄断惹的祸。机场高价服务也比较典型。坐过飞机的人都知道,批发价几元一个的小纸箱,一到机场,价格就能飙升数十倍。造成这种“坐地起价”的根源,说到底在于垄断,消费者别无选择。其实不光在机场,在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等地,物价均会“高人一等”。刚性的消费需求,遇到垄断性的经营霸权,便孕育了种种高价“怪胎”。
只有打破垄断,才能公平竞争,让各行各业充满生机活力;企业只有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追求技术进步、产品创新,为经济转型提供“源头活水”。现在信息消费、电子商务很火,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规模1.3万亿元,今年前3季度交易额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带动了很多人就业。分析起来,除了适应消费升级大势、经营成本低等原因外,恐怕还与市场开放、充分竞争有关。
反对垄断,关键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市场体系是依照一定规则运行的,规则不同,运行的方式和效率也会大相径庭。当前暴露出的很多垄断行为,都与一些有碍公平的规定脱不了干系。只有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做法,统一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说了算,使不同“出身”、不同规模的企业都能“平起平坐”,才能彻底铲除垄断滋生的土壤。对必须国有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也要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放开竞争性业务。在反垄断上,特别要发挥好政府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勇于向垄断行为“开刀”,尤其要睁大眼睛,盯紧那些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防止其滥用支配地位,坚决对其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说“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