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汇总:201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考点汇总
异地考试
【热点关键词】
异地高考 高考移民 教育不公 户籍改革 教育资源不均衡 随迁子女 社会公平与稳定教育体制改革
【热点背景】
1、2009年6月中旬,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收到群众发来的特快专递举报信件,反映中宁县宁鲁中学在2009年高考中存在大量“高考移民”。紧接着,查出宁夏开元学校“高考移民”59人。在进一步开展“高考移民”调查工作中,又查出“高考移民”30人,随后在中宁中学、中宁一中再次查出“高考移民”19人。 针对“高考移民”案的调查清理情况,宁夏回族自治区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18号令),在2009年高考招生录取之前取消了“高考移民”的录取资格。同时,对中宁县宁鲁中学主动提出退出办学的申请,予以批准;对宁夏开元学校、宁夏岳麓高级中学,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责令停止招生,进行整顿。 “这是宁夏最大的一起民生案件。”调查组的一名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以宁夏岳麓中学考607分的小鹏为例,山区的假户口加上变更了民族,可加分到637分。小鹏可挤掉一个重点生、一个一本生、一个二本生、一个三本生、一个大专生、一个中专生。也就是说,一个高分“高考移民”可挤掉6名宁夏考生。而此案查处的170名“高考移民”大多数是高分,至少能挤掉800名宁夏考生。
2、海口有不少学生都属于“异地考生”。与“高考移民”不同,他们是因为父母的工作等关系,自小跟随家人来到海口生活、学习,甚至有的就出生在海口,但因种种原因,他们中有一部分没有取得本地户口。因此,按相关规定,在中考择校时,他们的考试成绩即便满足分数线要求,也不能选择那些资质较好的公立高中,更不能在本地参加高考。 “去年就有几个放弃高考的。”海口华兴学校高中教务处陈主任说,每年都会有大概十多个高三学生是没有本地户口的,这些学生中的一部分会在考试前转学回户口所在地,正常参加考试,还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和家庭原因,再加上转学回老家要面临诸多困难,只好无奈放弃了高考。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或者不会轻易采取这个办法,这其中原因包括各地之间存在的教材差异,学生回去上学无人照料日常生活,而且手续办理过程复杂,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接受此类转校生,在办理时间上也容易耽误考生等。
3、2012年9月6日,国新办举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会,教育部部长指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中考要有条件准入,包括家长、学生和所在城市三方面需符合基本条件。家长在流入地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尽管不是户籍人口,但是常住人口;学生本人在流入地就读的时限不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政策,什么样的学生跟本地生享受相同的升学考试政策。 袁贵仁表示,这一政策将因地制宜,随迁子女流入地多的省份要出台文件,并要求各地根据流入地的具体状况,制定具体办法,提出具体条件。“我们现在的态度是,确保符合条件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防止高考移民。”
4、张千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就解决“随迁子女就地参加高考”问题向国务院递交建议书):教育部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达1260.97万人,2010年为1167.17万人。因为各地制定时间表和条件,可能很多孩子无法受益,如果能有一半孩子受益就不错了。同时,留守儿童可能会转换为随迁子女,这个规模也在不断变化。把制定时间表的权限交给各地,怕地方设定的条件过高,过于苛刻。社会各界尤其是随迁子女的父母要盯着当地政府,不能在年限设置上搞得太长。山东的方案比较好,2014年实施这一政策,绝大多数省份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便京沪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非本地户籍人口变动和随迁子女就学等情况”,但不应延迟太久。 张千帆称这本来是对随迁子女的一项政策,不能对家长要求过于苛刻,不能在这些问题上要求年限过长。如果父母不在当地工作,小孩很难在当地就读。父母工作的性质不是那么重要。对学籍也不能要求年限太长,否则会导致相当一部分随迁子女享受不到这个政策。
【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原因 模拟试题:结合给定材料,分别指出“高考移民”和“异地考生”现象带来哪些问题?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50字。
【参考解析】
“高考移民”带来的问题有:
1、抬高录取分数,损害欠发达地区考生的正当权益,引发教育不公平;
2、高考移民一旦查出即取消录取资格,影响其前途;
3、不利于准确反映当地教育水平;
4、户口造假、不诚信现象,影响社会风气;
5、引起当地考生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稳定。
“异地考生”带来的问题有:
1、外地考生择校难,教育资源不均衡;
2、户口限制,考生无法在异地参加高考,激化社会矛盾;
3、教材不一致,影响考生成绩、升学;
4、考生因此放弃高考,损失人才资源。
二、影响——危害或意义 模拟试题:结合给定材料,分析异地考试政策出台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200字以内。
【参考解析】
异地考试政策的出台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1、有效抑制“高考移民”现象和教育不公的问题;
2、保护考生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为“异地考生”考试、升学带来便利;
3、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4、有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为社会培养、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
5、有利于减轻随迁子女家庭困难和负担; 6、有利于缓解户籍争议,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地方政府在制定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时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250字以内。
【参考解析】
重点注意事项有:
1、深刻领会并紧贴教育部发布的异地考试政策纲要和意见;
2、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倾听民意,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方案;
3、简化异地考生择校、报名、考试程序,公平对待,杜绝歧视;
4、邀请相关专家多角度思考和论证本方案,预测方案施行后的问题和处理办法;
5、明确区分考生身份和性质,防止“高考移民”趁机而入;
6、明确监督机构,防止方案执行腐败、受贿等情况产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