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条意义重大,标志着社保制度将从长期的试验性改革状态过渡到成熟、定型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的使命将是对现行制度全面优化,在巩固普惠性、提升互济性的基础上,促进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真正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民生预期,始终维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今天,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已成为普惠性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基本覆盖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大规模推进,残疾人与老年人福利事业亦进入大发展时期。然而,必须看到,这一制度还处于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群体分割、体制内与体制外分割的欠成熟状态,存在着公平性不足、可持续性尚不确定等缺陷,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人们的焦虑,也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地区协同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上拖了后腿。因此,新时期的社会保障改革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改革任务也更加繁重。
要建立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牢固树立公平的价值取向。没有公平就没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可能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与安定祥和的社会发展局面。因此,应当用是否“创造了起点公平”、“维护了过程公平”与“缩小了结果不公平”,作为衡量社保改革的标尺,维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守的底线。还必须保持制度发展的理性,只有建立在主体各方合理分担责任、群体之间互助共济、代际负担相对均衡基础之上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确保国民福利稳步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是建立更加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以往社保改革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自下而上、试点先行、单项推进,强调的是地方创新,这确实激发了基层改革的积极性与首创性,但也造成了同一制度不同模式的局面。制度一旦缺乏统一性,必然对公平性、互济性造成损害。因此,需要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这一制度体系内各系统、项目间的协同发展,全面优化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逐步均衡主体各方责任分担并走向稳定,等等。科学的顶层设计是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的依据。
建立更加公平与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完成好五大核心任务:一是全面优化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包括尽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尽快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使农民养老保险从福利型向社会保险型转化,等等。二是尽快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提高医保的统筹层次,实现统一管理。三是加快实现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同步优化救助制度,严密规范制度运行。四是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与市场主体的力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服务事业大发展。五是同步推进相关改革,包括明晰政府责任边界及中央与地方责权划分、细化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适时调整人口政策,等等。
社会保障攸关全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也是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更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当然,要完成促进公平性、保障可持续性的任务,不仅需要智慧与魄力,还特别需要注入理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