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拟调价的消息,正惹得舆论沸沸扬扬,“反对”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撇开各种争论,先看一些事实。
目前,北京地铁日均客流已突破1000万人次,随着轨道交通路网的完善,预计还将快速增长。近年来,北京地铁一直实行全程两元的低票价,公共交通补贴年年增加,预计今年达到180亿元以上。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的78%用于民生领域,公共交通补贴这一项,占到其中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高。
但凡涨价,多半会遭遇反对,所以,在地铁该不该涨价的争论中,赞同者就居于先天的弱势。比如,某位特约评论员就惨遭攻击,他认为“咬着后槽牙在往里贴补”,带来的是低票价,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人在利用地铁出行,不管有事没事。
“有事没事就坐地铁”,这话确实有些刺激人。不过,针对乘客出行目的的调查显示,高峰时段的通勤出行比例为61.7%,生活类出行比例约为26.5%。换句话说,确实有一部分人是在“挤热闹”。当然,地铁确实应该享受财政补贴,可当公共交通补贴的比例超过医疗卫生时,是不是补多了?
舆论的论争以及公共事件的讨论中,能达成共识是理想状态,现实的境遇总是各持己见,众说纷坛。争论的目的,往往是期望说服对方,让不同意见者改变态度。可有些时候,甚至不少时候,不管你如何争辩或者劝说,对方就是不想被说服——在我的一个价值观相对接近的朋友圈的讨论中,就有人明确表达“我不会被说服”。相比于这种高调表达,更多人会选择沉默,既不争论,也不接受你的观点。你可以说这是“冥顽不化”,甚至对此深恶痛绝,却无法将其“消灭”。
如果我们承认不被说服的权利,那就得接受没有所谓的绝对一致,不管一件事一个观点一个政策,多么地正确和完美,都必然存在反对者。如何看待不被说服的权利,以及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其实是检验一个人,一个社会的包容度和开放度,也是政治文明的一种标识。
我们时常会愤怒于这些“拒不接受”者,就像父母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明明垃圾食品有害健康,你为什么总是置若罔闻?!好吧,你是父母,你可以对不听话的孩子严加管制。可是,当你面对那些就是不接受“正确”的他人时,你能怎么办?是将所有的“错误”一扫而光,还是将愚钝者扫地出门?
如果我们争取表达的自由,观点的自由,就需要知道,那些你所痛恨的观点,包括那些“拒不接受”同样自由。一个开放社会的人,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听取各种观点,不仅是那些不受欢迎的言论,还包括各种奇思妙想、不可理喻,甚至令人震惊的态度和想法。你或许不接受别人说“有人有事没事坐地铁”,不接受“高房价治堵”,但这种“挨骂”的观点,依然有表达的权利。
有时候,拒不接受也是一种态度。不管是北京地铁的调价,还是推迟退休年龄,任凭你摆事实讲道理,肯定会有一些人持反对意见。民意的这种不合作,时常会让管理者头疼,因为人为地加大了政策设计与执行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你愿不愿意,我们都在为“不被说服”而买单。这就是权利的代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