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披露,采访中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其中职位、职称高的。一线工人则多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
继6月18日就媒体热议的“中国养老金缺口18.3万亿元”一说“还原事实真相”后,人民日报昨日推出这组题为“我们的养老金怎么了”的系列报道的下篇——《延迟退休是必然吗?》。
该文对话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文中,郑功成提出,“延迟退休年龄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审慎决策,尽可能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并与劳动力的供求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改革协同推进。如果能做到,小步渐进地延迟退休年龄便应当有可行性。”
同一天,人民日报刊发的另一篇报道援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表态称,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该负责人承诺,如果要启动延迟退休年龄的改革,肯定会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越老越吃香”
此前的6月5日,人社部在答复网友提问时称,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并“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几乎是同时,一则关于“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的消息在网络间疯传,一时令外界对中国养老的担忧再度升温,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也被牵扯其中。
当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在《延迟退休是必然吗?》一文中,郑功成强调,延迟退休年龄的出发点,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养老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
郑功成说,现行退休年龄是60年前设定的,当时人均预期寿命不足50岁,而“十二五”末将达到75岁,2050年将达到85岁。在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的同时,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在持续延长。目前国民人均受教育9年以上,预计到2050年达到17年左右,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者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不逐渐延长退休年龄,工作周期在人的一生中便会持续缩短,将造成人力资源投资浪费。
据人民日报披露,采访中发现,临近退休年龄的干部,不论男女,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退休年龄,特别是其中职位、职称高的。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工作强度不是很大,很多人虽然已到退休年龄,仍可胜任工作。一些特定行业,如医生、教师,往往是“越老越吃香”。一线工人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
“养老金至少未来30年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
关于代际公平,郑功成还指出一点: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行进、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少子高龄化现象并存的条件下,如果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我们负担上一代人10多年,而到本世纪中叶,工作的一代人需负担退休的一代人20多年。更为重要的是,到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人口将达4.87亿人,结果必定是代际之间的负担越来越不公和根本不可持续。”
郑功成同时批驳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巨大压力”的说法,指其为本末倒置。郑功成说,“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供求未发生新的变化,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当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在郑功成看来,中国当前并不存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现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2万亿元,还在持续增长,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保值增值压力而非支付压力。部分地区的入不敷出是这一制度处于地区分割背景下的局部现象,不代表其上升到全国统筹后的情形。
“据我们测算,只要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升到全国统筹,只要按照法律要求全面覆盖,至少在未来30年左右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30年以后,也有作为养老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弥补。”郑功成说。
反对意见
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在过去几年中此起彼伏,每次均遭激烈反对。财新网20日援引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的说法称,这是因为目前退休制度存在很多不公正的地方,比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养老金改革,退休金水平高于企业,所以,一提延迟退休,自然会想到这是有利于他们的改革。
“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养老金较退休前工资相当甚至还高,这种利益分配格局显然不正常。因此,尽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让劳动者在岗时获得更高收入才是解决之道。”在《延迟退休是必然吗?》一文中,郑功成如是说。
郑功成提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发表出来,有利于在维护公平、兼顾特殊的条件下,使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更为合理可行。当然,这种讨论特别需要理性。”
有反对者认为,“延迟领取养老金,会增加就业难度”。
对此,郑功成说,据其调查,反对意见主要有:年轻人担心增加就业压力;临近退休者担心自身利益受损;部分重体力劳动者身体不能承受;部分人因缺乏稳定安全预期而不安焦虑。“这些群体的担忧与反对完全可以理解,在现实情形下有其合理诉求在内,国家确实需要有切实的针对性措施加以化解。否则,如果退休年龄延迟损害了某群体或部分人的利益,就不能算成功。”
针对“增加就业难度”一说,郑功成给出两点理由加以“安抚”:一是中国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已经越过顶峰并开始逐渐减少,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新增就业岗位的潜力正被释放,近年来新增就业岗位达到1200多万就是证据。二是现实中大多数退休人员并未休养,而是大规模再就业。
“不过,即便如此,仍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冲击。”郑功成总结。
“小步渐进”延迟退休
据悉,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进行过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
财新网昨日援引人社部一位内部人士的话称,关于“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前期研究工作,将在2012年下半年启动。
人社部官员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提到,目前,中国实际退休年龄在53岁左右,很多地方面临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虽然不少地方近年出现“用工荒”,但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亿多,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十分严峻,而不是如欧洲一些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那样已面临劳动力短缺。因此,像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远期,如15、20年后,退休年龄的调整的确是大势所趋,但究竟怎么调、调整到多少,会考虑经济社会的总体变化。”
郑功成2007年主持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时,曾设定过一个目标:到2050年左右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这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现在已有多个国家将退休年龄延至67岁以上。
郑功成主张采取的延迟退休方案是,“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具体而言:一是“小步渐进”,即每年延迟2—6个月,用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逐渐延长。二是“女先男后”,即女性先开始,男性稍后,以逐渐缩小男女退休年龄相差10岁的差距,到2050年左右达到65岁同龄退休。三是“兼顾特殊”,即对特殊群体可以实行弹性退休制,如高知识技能型劳动者根据其意愿可以加快延长其退休年龄,而繁重体力劳动者、损害健康的工作岗位应当允许其按时或提前退休。
“对于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主要途径应当是通过产业升级、提升劳动工具机械化程度等来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允许退休年龄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对于一些人的不安与焦虑情绪,则需尽快明确相关制度安排与政策取向来安定人心。”郑功成说。
【政策理论】
三中全会: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分十六项60条。《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健全符合国情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