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播出一年多来,打动了无数在外游子的心。该片讲述了年老的父亲为了不让出门在外的女儿担心,在电话中隐瞒妈妈生病住院,自己独自照顾的真相,广告结尾发人深省地发问“老爸的谎言,你听得出来吗?”,呼吁儿女关爱父母,“别爱得太迟,多回家看看”。
这部现代版的《游子吟》,似乎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群众基础。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我国正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地域流动日益增强,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空巢老人将越来越多。专家预测,到2015年的“十二五”末期,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老爸的谎言》就是一对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集中描述。
随着核心家庭日益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形式,而代与代之间工作生活作息规律又各不相同,传统孝道习以为常的“晨昏定省”“冬温夏清”已经很难实现,而从孝道衍生出来的种种丧葬祭祀乡党酬酢礼节,在快节奏的当下更只能是奢望。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格局未变,如何在当下行孝,我们需要有合乎时代的新孝道。
2012年8月,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对从“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到“定期带父母做体检”“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多方面提出了示范或要求,赢得了社会较为广泛的认同。2013年7月1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等对老年人的利好内容被增补入法。虽然引发多方热议,但由于其易于操作、合乎现代精神,逐渐化为社会共识。
由“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的新方式取代“晨昏定省”“冬温夏清”的旧方法,无疑是中华美德成功的一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然而,对于内容庞杂、博大精深的数千年孝道文化而言,要真正传承好孝道文化,绝非换换尽孝方式那么简单。
作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中华文化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孝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价值观念之一。要使孝这种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当代核心价值相融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曾是古人普遍接受的孝道观念。而诉诸现代平等理念或者交往理性,“亲憎我,孝方贤”的孝道,就可能会被视为“愚孝”。但如果我们的新孝道因此只继承“亲爱我”式的孝道,而抛弃“亲憎我”式的孝道,这样的传承,恐怕就会产生令人遗憾的“消耗性转化”。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在当今时代讲清楚这种美德,并在当下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出现巨大变革、社会价值观念出现巨大转变的今天,成功实现“创造性转化”而不是“消耗性转化”,值得国人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