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八项规定和一系列“节礼禁令”等发布以来,公务员的日子没有以前好过了:待遇相对“缩水”、纪律愈加严格等因素,使得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有所下降。人们开始猜测,新一波公务员“下海潮”是否即将到来。
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判断标准,公务员热或公务员下海潮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创新的活跃程度。此前曾经出现过的公务员下海潮,即体现了这一规律。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出现公务员下海潮,背后推动力是市场开始冲破权力主导一切的社会体系,迅速展现了吸引力;1992年出现的第二次公务员下海潮更加波澜壮阔,源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导向得到了强有力的确认,市场经济框架得到了制度性保障。
从政策环境看,当下出现新一波公务员下海潮的时机确已成熟。时机的形成不仅源于从严治吏,使公务员群体感受到了受迫性压力,也源于各个领域更加全面、更加深化的改革开放造就了新的价值空间,包括公务员群体在内的多元诉求均可借此得到新的满足机会。这种机会,将随着权限下放进一步增多。
就目前而言,相似的历史环境未必会形成相似的进程。一方面,早期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市场,对于资金和智力的需求远较现在为大,而到处可发现的市场机会也让下海公务员只需付出较少的机会成本即可达到目的。另一方面,早期改革开放的特点,是具有较为迫切的经济诉求,对于权力与市场的嫁接效应,缺乏完整的、系统性的评估,公务员下海赶上了利益易得阶段。今天的改革开放,管住公权力,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本就是主要攻坚方向。伴随着相关制度趋于刚性,公务员下海的既有利益模式已未必行之有效。在现有条件下,很难断言公务员下海潮即将到来。
还要看到,公务员作为一个群体,不管下海潮是否来临,其流动都是正常的。而从建立更公允的社会价值体系,实现更均衡的资源分配角度讲,应该欢迎出现新一波公务员下海潮,但须有两个前提。其一,公务员与其他阶层的待遇差距能够确实收窄。比如,社会普遍关注的城市养老保险并轨。其二,下海后的公务员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而非利用以前的优势行政资源牟利。若非如此,那么公务员下海潮就可能失去正效应。
公务员下海潮是否出现只是表象,更内在的要看改革能否到位。改革到位了,各个群体自然会合理流动,社会价值及资源分配也将随之合理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