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一定会夺取这场改革的决定性胜利,因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必须清醒的是,当前改革在啃硬骨头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出现了改革动力不足、方法不当的问题。或左顾右盼、等待观望,或敷衍塞责、随意应付,或主次不分、乱抓一气,或怕这怕那、缩手缩脚。这些现象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还会使改革的成果前功尽弃。
一些同志之所以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涉坚冰,不知道怎样啃硬骨头,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够,不敢突破一些条条框框,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根子在于怕别人给自己“戴帽子”、“打棍子”。
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支撑和方式方法。这个动力和方法有内生与外生两个层面,内生的动力与方法,就是广大群众盼改革、积极参与改革的澎湃活力和大胆实践,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创新与完善,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从而调动起全体人民自觉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外生的动力与方法,即在改革的具体步骤与环节上,完全可以参照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大胆地吸收与“拿来”,为我所用。
自信是我们的根基,但自信并不是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人类文明总是在相互激荡、相互借鉴中发展和臻于完善的。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为何只有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不曾中断?恰恰是因为中华文化自古就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系统,正是这种开放的气质与品格,中华文明才永远充满生生不已的活力。
越是自信的民族,越会与时俱进、胸怀宽阔。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前提是: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掉的就坚决改掉,该拿来的就毫不犹豫地拿来,不管它是哪个国家的,也不要问它是姓“资”还是姓“社”。
显然,体制机制的弊端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晰,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诚信问题依然突出,腐败问题依然严峻,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体制机制里找到原因。克服这些弊端,既要靠我们自己努力,更要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这样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约大量的时间与成本。充分吸收外来养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棵大树就会更加根深叶茂,躯干挺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