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有关巡视组分别反馈了在商务部和三峡集团的巡视情况,几乎在第一时间,这些情况通过商务部和中央纪委等官方网站公开。从措辞来看,反馈“火力”相当猛烈。比如针对商务部,巡视组就提出“资金管理与廉政风险隐患较大”、“一些单位和个人以权谋私”、“铺张浪费现象比较突出”……针对三峡集团,巡视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有领导亲友插手工程建设,一些招投标暗箱操作”、“有领导违规占有多套住房”、“公务消费存在铺张浪费现象”、“重大事项决策不规范不透明”、“选人用人工作问题比较突出”……
除了反馈中的一针见血,巡视组也表示已经把一些问题线索按规定移交中纪委、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处理。有媒体观察到,就在中央巡视组结束对广东的巡视工作后,该省反腐步伐明显加快,节后已有11名厅级官员被立案检查。随着10个中央巡视组陆续完成反馈进入督办阶段,相信还会有更多“老虎”、“苍蝇”被一一揪出。
不设特区、没有例外的中央巡视工作以发现问题的质量和数量又交出了一份答卷。这份答卷不怕曝光问题、及时对外公开,体现了新时期纪检工作作风的新气象,更展现了做好廉政反腐的制度自信与魄力。带着问题意识找问题,中央巡视工作是“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又一有力举措,对于突破固化的利益藩篱,准确有效监督权力运行,是“直指要穴”的高招。
从历史来看,巡视制度在中国不是新事物,也有着经验和教训。古代的巡抚、巡按等官职设置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当巡抚蜕变成地方高官的一员,巡按成为地方迎来送往的常客,巡视制度也就逐渐有名无实。因此,在总结中央巡视组高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除了领导重视、人员得力、作风严谨、程序严密等因素,巡视工作的成功在根本上离不开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紧密联系。而要取得基层党员群众的信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巡视组工作信息的及时公开与反馈,特别是重大突出问题的处理与解决,要避免查无下文的“烂尾”现象。
强化责任追究,不要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中央巡视组从去年开始的两轮巡视说明,只要制度动真格就一定能发现问题,反过来,也只有不断解决真问题,落实问责、公开结果,才能让制度硬起来,捍卫全社会的反腐信心,从而推动各项深水区改革勇往直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