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务用车体制将迎来一场全面改革。其范围不仅涵盖中央党政机关,也将延展至地方党政机关,不仅是党政机关,还会带来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公车改革的酝酿。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方案已完成初稿,对地方党政机关公车改革的指导意见也已有雏形。
公车消费一直是“三公”经费的大头,被称为是铺张浪费的一个源头。购买环节存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问题,使用环节“公车私用”现象严重,维修保养环节浪费惊人。这三大环节使得公车浪费以让人瞠目结舌的姿态出现。而这恰恰暗合了经济学上的“公地悲剧”概念: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而公共资源一旦无人在意和关怀,最终直接导致的是对资源的“掠夺化”。相对于公车消费来说,公车的埋单者永远是“国家”,个人却是理所当然的使用者和享受者。始于1994年的公车改革,在磕磕碰碰、步履蹒跚中已摸索了20年。2013年年末,中央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公车改革和公车采购指明方向,即改革公务用车实物配给方式,取消一般公务用车。诚然,这些年来我们为公车改革作出了不少努力,但归根结底,缺少顶层设计的公车改革,始终没有下决心取消公车。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个行政区,数年前曾试图启动公车改革,但大部分干部要坐车不要补贴,改革遭到一半中层干部抵触,最终不了了之。自下而上的公车改革,很难完成,单兵突进反成众矢之的。对于公车腐败,最好的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斩断”,这正是《条例》所指明的方向。
公车改革的范围将是一场大面积的、彻底的改革。广东已冻结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严格规定了公务用车配备标准。目前,根据中央对一般公务用车的改革意见,正在抓紧研究广东的公车改革问题。我们应当承认,地方的公车改革难度将会更大,基层幅员辽阔,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公车改革尽管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小切口,但牵扯人员之广,触动利益之大,颇为复杂,若能妥善破题,则可带动相关行政管理体制等领域的进一步完善。货币化补贴是当前国情下车改过渡阶段一个较合理的选择,但还要科学制定“车补”标准,依据应向社会公开,从而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论与质疑,获得社会更强大的支持力量。中央对地方公车改革提出原则性要求,具体的改革模式和措施则由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这意味着,未来各地公车改革将在总的原则下,不断尝试适合自身的改革方式,这对于探索选择日后的改革路径,意义重大。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场自上而下、立场鲜明的公车改革在2014年正式拉开序幕,这将带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进入实质阶段,从根本上啃下“车轮上的腐败”这根硬骨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