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4年2月份,两则新闻引起人们的关注。10日洛阳一商店门前,一老人突然跌倒,热心店员小刘上前将其扶起,不料被老人噎了一句“你害我干啥”?一口咬定是小刘把她推倒的。警方调取监控显示,老人是自己不慎跌倒,小刘确实是做好事。真相大白后,老人连句谢谢也没说,就被家人接走了。
12日在宁波,郑女士赶公交车时不慎摔倒,骨折旧伤复发无法起身,路过者多是看一眼之后就匆匆离去。郑女士大喊“我是本地人,是我自己摔倒的,谁帮帮我”,但喊话20多分钟仍然没有人上前帮忙。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无论“假摔倒真碰瓷”,亦或“扶不起、躲得起”,皆暴露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骨子里的诚信、正义与善良在时间的磨灭下,刻下可有可无的印记,渐渐被摈弃,渐渐消失于心。假如每个人正义之心、善良之心健在,每个人诚实守信,消失的就该是“假摔倒真碰瓷”和“扶不起、躲得起”。
一方面,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讹是一种爱心欺诈。“学雷锋、做好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优良品德,不仅是我们从小就受到的教育,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然而今天的社会却出现了一些怪象:做了好事不但得不感谢,还有可能因此被冤枉诬陷,更严重时可能还会遭遇骗局。正是因为有一些道德品质败坏的人利用“同情与爱心”行骗,才使得人们无法分辨那些求助是“真需要”还是“装可怜”。
另一方面,呼救20分钟无人理会凸显社会道德感弱化。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行为乃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需要救助的人,绝大多数的公众应该会毫不犹豫地伸出热情而温暖的双手实施救援。只是年来,形形色色讹诈事件的发生,让更多公众在行善时产生了戒备心理。也正是最近几年此类意外事件的频繁上演,一些地区或者部分高校及时出台相应政策,为勇于行善而受到讹诈的百姓进行“撑腰”。可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公众仍然会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加之社会上仍有少数人总是想法设法“碰瓷”,这样一来,才会最终导致“摔倒者呼救20分钟无人理会”的闹剧。
[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培育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的情势下尤为迫在眉睫。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其涵盖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行为各个环节,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是每一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都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只要每一位公民都能做到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社会一定更加和谐幸福,国家一定更加富强文明。
[措施]
有人摔倒了,路人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绕道而走,这是社会信任危机的危险信号。“扶不扶”问题表明,社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对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首先,我们都应当自觉地从我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面对他人需要救助时,我们不要心存冷漠,而应当尽己所能给予他人帮助。另外,对于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来说,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形式来引导公众增强公德意识,并通过出台更多有效制度来呵护公众的爱心与善举!
其次,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基本道德建设,加快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塑社会信用体系,重建人们之间的信任。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开展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评选活动,鼓励人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社会回归道德理性,回归善良本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