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峻,就近几天的逾九分之一国土灰霾笼罩,空气质量一度达到严重污染,这是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严重,成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病,也是全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当然也是历年各类考试中最常见的热点,今天,为考生解析申论热点:地球之肾”衰竭退化,湿地亟须法规保护
【背景链接】
过度捕捞、污染、基建占用……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空间正被不断挤压。2013年1月13日,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中的一组数据须引起 高度关注:近10年间,全国湿地面积同口径下减少了339.63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337.62万公顷。此外,河流、湖泊湿地沼泽化,河流湿地 转为人工库塘等情况也很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较多的国家之一。但从总体看,面积在减少、功能在退化。当前,湿地消失有两种表现,一是围垦之后湿地直接消失,二是湿地污染。湿地最大的功能是净化水质、降解污染,但污染一旦超过生态承载力,湿地就变成水下荒漠,对生态系统是毁灭性的打击。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造成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功能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有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占用和改变湿地用途是主要原因。当前,威胁湿地生态状况的主因从十年前的污染、围垦和非法狩猎三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污染、围垦、基建占用、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五大因素。
[存在问题]
从此次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与发展依然面临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是湿地生物多样性有所减退。由于污染、围垦等原因,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退。仅从湿地鸟类资源变化情况看,两次调查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呈现减少趋势,超过一半的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二是湿地保护空缺较大。近十年来,我国逐步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系。我国湿地保护率虽然有所提高,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候鸟迁飞路线、 重要江河源头、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等范围内的重要湿地,还未全部纳入保护体系之中。如: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湿地保护率仅为51.52%,国家重要湿地保护 率仅为66.52%。全国湿地保护的空缺还较多,湿地保护管理任务非常艰巨。
三是管理工作亟待加强。从管理角度看,国家还没有出台湿地保护专门法规(但有18个省区出台了省级湿地保护 法规),湿地保护长效机制也未建立,湿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还十分薄弱,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措施]
总体看,我国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需要全国上下更加重视和支持湿地保护。
一是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国家应尽快出台《湿地保护条例》,明确湿地保护职责权限、管理程序和行为准则。制定湿地保护红线,完善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实行湿地分类管理。
二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加强重要区域湿地保护恢复和综合治理等,扩大湿地面积。在候鸟迁飞路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的重要湿地,优先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三是完善湿地保护体系。完善和建设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并存的湿地保护体系。加强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强化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四是加大科技支撑。开展重点领域科学研究,研究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关键技术,为大规模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服务。建立科学决策咨询机制,为湿地保护决策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五是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开展湿地保护和资源忧患意识宣教活动,增强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逐步将湿地保护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绩考核范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