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海高考英语可能出局的消息,舆论似乎并没有给予过多的肯定。相反,还有不少网友对英语社会化考试冷眼旁观,甚至有人提出了不少针锋相对的意见。如此舆论态度,很值得观照和思量。
这些年,英语越来越热。在中国举行的许多国际会议,工作语言竟是全英语;大学生英语不过四级就无法毕业;英语实现了“从娃娃抓起”,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开教英语……与此同时,质疑声也越来越大。“英语先生:我决定投降了。因为在我们的较量中我已经没有资本了。”这样一句调侃,表明了很多人的态度。由应试产生的“哑巴英语”,更是受到多方置喙。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改革开始上路,而社会化考试,正是其改革的方向。没拥有时朝思暮想,将拥有时却又“近乡情更怯”,这种心理在英语社会化考试上,表现得同样明显。
归纳一下质疑的声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担心加剧学费负担。如有人担心,随着社会化考试的推进,以外语院校为代表的一些考试机构将以考试“经营者”面貌出现,成为巨大的利益集团;社会化考试也会发挥吸金效应,将会形成海量的补习市场。由此造成的费用,将会远甚于现行模式。还有一种是担心加重学业负担。有人认为,根据教育部规定,英语高考社会化后,仍是高考录取的参考之一。这会导致考生不停地参加考试,不断地参加补习班,以刷新成绩、竞争胜出,从而给学生学习带来新的负担。
这些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但也要看到,英语社会化考试是大势所趋,这有利于英语教育回归本质。考试政策是指挥棒,对教学存在导向作用,英语也不例外。之前英语教育之所以受到非议,并非英语不重要,而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英语被越拔越高,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很多人虽然得到了高分,但并没有沟通能力。社会化考试,则有利于英语纠偏,恢复英语教学的沟通属性,同时增加了考试机会,有利于学生灵活安排。
两害相权取其轻。不能因为英语社会化考试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放弃英语改革。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提前考虑,充分应对,总能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当然,这也提醒有关方面,不能把英语社会化考试当作是“甩包袱”,而应该以更大的智慧和责任,去破解英语社会化考试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弊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