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戴帽子的戴帽子、该摘帽子的就摘帽子,不能让贫困县越扶越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振伟在今年的两会上表示,列入本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农村扶贫开发法,将对扶贫重点县的确定和退出机制做出规定。
贫困县,是国家为帮助贫困地区设立的一种标准。被定为贫困县的地区,在各级地方政府中会得到重视,优先发展产业化建设。享受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国家设立扶贫县的这个政策是为了让欠发达地方在一些优惠政策和扶贫资金的扶持下摆脱贫困。
而现实中,贫困县成了"唐僧肉"。由于贫困县可以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自己支持,国家对贫困县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倾斜投入越来越大,如此一来贫困县就成了"香饽饽"成了"唐僧肉"。好多地区争着抢着带上贫困县的"帽子",没有带上的想带,带上的不舍得摘。
贫困县的这个"唐僧肉"大家都想吃,有些贫困县的发展水平反而高于非贫困县。已经脱贫仍不愿摘帽,从而无法使有限的扶贫资源分配给没进重点县的穷县,比较困难的县不能没纳入,无法得到国家重点扶持,这样一来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扶贫开发的效果。
究其原因,贫困县帽子没带的想带,戴上不愿摘,除了帽子含金量高,更重要的是政绩观和考核体系问题,过去扶贫工作基本没有进入考核体系,就算扶贫工作做不好,扶持政策好处还可以保留。
不久前,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重点县主要考核指标。
有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将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重点县主要考核指标,减贫摘帽将成为重点县党政领导的主要政绩。指挥棒这样一调整,将为主动摘帽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就相当于有了一个"金箍棒",这样扶贫县这个"唐僧肉"就不是能随便就想吃,多吃,赖着吃了的了,让扶贫开发的这一个好的政策真正发挥出有效的成效。让对贫困县扶贫开发政策的这个好钢用到刀刃上,披荆斩棘,引领贫困县摆脱贫困,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