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中提出,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这表明,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政府现有的权力将进一步精简,加快职能转变是大势所趋。
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为标志简政放权,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推进的一项改革举措。2013年中央政府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达416项。这一举措旨在改革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使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向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督,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行政审批权减少,意味着政府工作从内容到方式发生变化,而不是职能削弱。能不能适应改革,在放弃一些权力的同时,把精力更多地转向调控和监管,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是对各级政府的新考验。
职能转向哪里、精力用在何处,中央已有明确要求。从百姓需求来看,应当多用一些“问题倒逼法”,听听百姓对哪些方面呼声高、看看经济社会运行中哪些领域问题多。就加强监管而言,像近年来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暴力事件、今年“3·15”曝光的产品质量问题、近期出现的幼儿园违规喂药事件等,都显示政府应有更大的作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衙门”作风,中央一贯反对,百姓深恶痛绝,但积弊已深,革除艰难。现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人员有了更多时间走出办公大楼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问政、问计、问需,把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如若能够像焦裕禄下生产大队那样,做到工商进市场、交警上马路、安监到工地,就能摸到真实的社情民意,既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减少市场监管的漏洞,又能促进干群关系和谐,夯实党的执政根基,可谓一举多得。
放权不是放掉责任。政府职能转变,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出发点、落脚点不能变,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不能丢。积极主动地适应深化改革新形势,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要办法,使转变职能成为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的新契机,努力落实中央部署,顺应群众期待,就能做好各项工作,交出合格答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