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前严后宽,就会功亏一篑。
正因如此,今年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在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严”,恐怕是八项规定出台以后,当前政治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字。当前,无论是纠“四风”、正作风,还是开展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领导干部都必须“严”字当头,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严的督导,真正将“严”字落实到每名党员干部身上。
不严无以让人生畏。以前抓作风,有些单位为什么会陷入“改进——倒退——再改进——再倒退”的怪圈,就是因为个别领导干部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或下属,不能严肃执行纪律。有的自己纪律松弛不算,对违纪人员也睁只眼闭只眼,还有的甚至为下属的违纪开脱罪责。俗话说,一病不治则百病生,一处松弛则百处懈。如此抓作风,不把“板子打疼在具体人身上”,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万事严中取,为官严生畏。新中国成立后,凡有人探望徐海东,将军必问:“政治上犯错误没有?经济上多吃多占没有?生活上和老婆离婚没有?”如此“三问”,让下属警醒反思,自觉查找不足。无独有偶,“反腐斗士”姜瑞峰也有个“人生三问”:官有多大才叫大?钱有多少才算多?妻有多美才叫美?这些都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凡事严格自律,执纪如铁,才能产生敬畏之心、戒惧之心,从而“惴惴小心”,敬畏法纪、敬畏公论、敬畏群众,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不打“擦边球”,不搞下不为例。
严不仅生畏,也生威。很多人认为,对下属松一些,自己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事实恰恰相反,那些以牺牲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为代价的“宽容”,那些放弃公平公正原则的“照顾”,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都不会领情,反而会心生厌恶。只有严格执纪,公平公正,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讲真理不讲面子,讲纪律不讲“天线”,才能产生强大的人格魅力,取得领导一个单位的资格证和话语权。
严是爱、宽是害。纠风之道,得之于严,失之于宽。“孙武演阵斩美姬”“穰苴辕门立表斩监军”……历史反复证明:无严则无军,无严则无胜。对领导干部来说,只有心存铁律、手握戒尺,严字为上,从严要求,防止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才能立起为官者的威信,树起人民公仆的形象和样子。否则,一旦执纪不严,领导干部不但不会让群众敬畏,还会失去应有的威严。
当然,严也要严在格内,严而有度。脱离规章制度的严,譬如“土政策”下的严,“一人生病众人吃药”似的严等,不但不能生畏生威,还会适得其反,务必加以杜绝!
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公务员"
相关推荐: